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8月05日
综合新闻
02

渭北高原的绿皮车

(上接一版)

下午车内温度接近40摄氏度是常有的事,已经见怪不怪了。乘务人员出乘除了多喝水外,还需带换洗衣服。“制服下还得套背心。”柴松林一边说一边翻起衣服露出背心。他说,不穿背心,一件制服不到一个月胸前和后背就被汗水浸泡褪色了。

入夏以来,每个单程,王广安都要喝六大杯水补充身体所需。然而,担任此趟列车的机车司机贺志军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他说,其它线路的机车同样没有厕所,但司机小便可用先前准备的塑料袋。他们这条线路没有护栏,需高度集中注意力,没法方便,只能少喝水。

苦:胃病人人有 痛来喝盐水

今年6月30日,郑州铁路局最后一趟图定绿皮车-郑州至温州的2194次谢幕,成为中国铁路跨局运行的最后一趟绿皮车。目前,西安铁路局的绿皮车只保留西安至韩城、西安至渭南等7条短途线路。其列车员基本上都是体弱多病,无法上夜班,临近退休的职工。

西安至韩城列车乘务组,1名车长,8名乘务员和1名售票员,几乎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然而,大家对工作的敬业精神着实让人感动。

西安发车当天,4号车厢的列车员张蔚军起床后开始拉肚子,她简单地服用了两片药便奔赴车库出乘。发车后,她的胃痛加剧,腰都直不起来。车长柴松林知道情况后,让她下车治疗,她摆摆手说,弄些淡盐水就成。咸阳车站停车后,柴松林从站台小卖部要了一勺盐,帮其应急。他又打电话,让阎良车站的朋友买了一袋食用盐以备应急。还好,张蔚军喝下淡盐水半个小时后,疼痛开始缓解。

这趟车没有餐车,乘务人员午饭往往提前带好,发车后抽空吃饭。列车沿途27个站点,站站停靠,平均16分钟一站,进站前需报站、下车需引导乘客上车,列车员吃饭时间根本无法保证,致使胃病成了他们的职业病。

“我有胃病,不能吃辣椒。”列车返回停靠阎良车站,看到送上来的盒饭,柴松林摆摆手说,不要菜,米饭加’上自带的腌黄瓜仓促对付就成。对付胃病,各人有各人的绝招,然而王广安自带干馍片治疗胃病的土办法,是最受大家认可和欢迎的。

小病扛着,大病忍着。此趟列车返回西安后,列车员回家休息等待下一个班次。然而,自去年5月份以来,列车长柴松林在韩城车库值班看车过夜112次后,因高血压复发,不得不短暂请病假。

情:母亲为儿挣学费 老人听着秦腔出行

西安-韩城普客列车绕经咸阳、三原,经阎良、大荔、合阳到达韩城,全程270公里,列车八节车厢,满载率870人左右。车票全程17.5元,沿途站点大多为3人左右值守的偏僻小站。低廉的票价,使其成为村民串门走亲戚的常用交通工具。最繁忙的时间是春运学生和探亲流,暑运学生流和椒农流,那时,列车超载率往往达到100%。

如今正值花椒采摘季节,列车正忙着运送椒农奔赴目的地。一位30来岁的母亲带着两个10多岁的女孩乘车,母女三人有些紧张。孙杰得知两个女孩是双胞胎,跟着妈妈去韩城摘花椒挣学费,他便同孩子交流起来:“摘花椒,可扎手了,你们行不行?”“行!”两个孩子抢着答道。女孩母亲说,采摘一斤花椒可获得三元左右的报酬,一天可挣100多元,一个月下来,就能挣回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

每年夏天,一拨一拨来自陕南洛南、山阳和咸阳长武、彬县等地,40多岁的农村妇女奔着较丰厚的报酬,前赴后继到韩城采摘花椒。

母亲带着梦想,出门为孩子挣学费。老人辛苦一辈子,供出孩子总算松了一口气,可出门走走,享享儿孙福。

列车返回时,62岁的陈师傅和老伴从大荔上车赴儿子工作地咸阳逛逛。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此条线路开通后,他已记不清楚乘坐过多少次这趟列车。一上车,陈师傅和老伴便抱着前几天用280元买的,八寸大的戏曲播放机看起了秦腔。《放饭》、《寒窑》等经典“秦之声”瞬间在七号车厢荡漾。邻坐和周围的乘客或许是兴趣相投,没有一个人上前制止,反而有四个票友上来围观,形成渭北高原绿皮列车上一幅独特的画面。

如今,黄(陵)韩(城)侯(马)铁路正在修建,列车沿途多处可见铁路施工。虽然没有确切消息称,此次列车将改线或者停运,但沿途村民同陈师傅一样,还是有些许担心。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席娟娟

列车长柴松林填煤烧水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