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8月08日

陕西工人报延长石油专刊-副刊 水印宝鸡 陕西籍女红军陈真仁 我的父亲 可爱的炼油工人 我手握镰刀站在田野 公益广告

当前版:第A8版:延长石油专刊-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延长石油专刊-副刊
08

水印宝鸡

·王红利·

在房地产说了算的千城一面中,或大或小的城市纷纷“拆”去了原本的味道。而宝鸡这个北方城市,任何时候想起你,都是水汽氤氲,诗意盎然。那一汪柔美的水,一缕舒畅的风,一弯皎洁的月总是无数次在梦中出现。

如果说秦岭使宝鸡这座工业城市具有了大山的苍茫与浑厚、豪迈与古朴,那么这一汪碧水则使得宝鸡更加婉约、鲜活灵动,因了水的浸润,她有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灵魂和神采,和一般的北方城市不同,多了一份江南水乡的妩媚和温润。站在渭河桥上看,波光潋滟,景色宜人,让无数游客恍若来到了小桥流水的江南,因而对宝鸡念念不忘。

曾几何时,渭河河道凌乱不堪,被东一片、西一片的各种农作物霸占着,河水被挤得只剩下窄窄的一条,经过宝鸡人近年来的精心打造、治理,如今是旧貌换新颜,橡胶坝轻轻一卧,就有了这一片烟波浩淼、碧波粼粼的金渭湖,就像城市巨大的“肺叶”,不断调节、净化着美丽山城的空气。

站在桥上,脑子里总是浮现着《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美好画面。蒹葭即指芦苇,这首《蒹葭》,就是产自宝鸡的诗歌,先秦时期的宝鸡渭河,想必是芦苇成丛、野鸭成群的好地方,才会诞生如此温情而美好的诗歌,并广为流传。如今,秦人已远去,但芦苇丛还在风中摇曳生姿,这片土地的往昔总是令人浮想联翩。

现在,湖内的芦苇、草丝也成为鸟儿栖息的乐园,有百余种鸟儿筑窝繁衍。近年来,每当初夏之际,轻灵的燕鸥像赶集一样盘旋湖上,或悠然嬉戏,或展翅高飞,或轻盈地掠过水面,为宝鸡人民带来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好一幅鸟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全是因为有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雨后初晴的早晨,整个城市变得更加清爽可人,蓝天高远透明,风儿和煦惬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金渭湖上,如同撒了一层细碎的金子,在静静的湖面上闪烁着、跃动着,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眼前,一池春水,波光潋滟,遥望远处,秦岭的每一个皱褶和每一条沟壑都清晰可见,如一轴风骨独特、淡雅恬静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秦岭的山脊线在天空中蜿蜒起伏,似画家笔下墨勾的线条,飘逸而潇洒。感受着远山的呼唤,山风袭面、流岚舒卷,体味着它在静谧中所呈现出的力量。

太阳落山已经很久了,整个山峦呈现出一条巨大而混沌的轮廓,远处升腾起一缕缕迷蒙的雾岚,清风徐来,携带着泥土的芬芳、山的灵气,拂在脸上,让久居闹市荒芜的心,嗅到了一股人生的芬芳。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湖上星辉点点,光影摇曳,岸边高楼林立,游人恍兮惚兮,如痴如醉。

“自然之大,城市之小”是我最深切的感受,因为对大自然的向往,因为对水的喜爱,人们将一泓碧水安放在自己的家园,枕水而眠,青山、碧水、绿地、蓝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这片土地也养育了勤劳朴实的人们,经过多年打造,宝鸡人已在渭河市区段建成蓄水面积320万平方米、回水长度10公里的“一闸四坝”五个人工水面;建成两个渭河滩地公园,面积120万平方米,形成了城在水中,人在林中的独特景观。

站在桥上,春看柳,夏赏雨,秋望月,冬观雪,四时景色,尽收眼底。来吧,朋友,请与我一起感受这岁月静好,莫负那水,那山,那自然!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管身处何方,这个有着妩媚动人眼睛的城市,始终萦绕在心头。无数次午夜梦回,总能梦到湖水悠悠拍打着绵延的岸,像母亲温柔的呼唤,一念念,—声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