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8月20日

陕西工人报百味 快乐的乡下人 活在当下 平淡的幸福 拾夏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百味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百味
04

拾夏

◎张忠文

夏日,田野里麦波荡漾,一派丰收景象。偶尔,一股麦子的馨香味儿,扑鼻而入,方知夏天真的来到了,心绪就会不由自主地回到儿时拾夏的情景。

拾夏,也叫拾麦子。即在生产队集体收割完毕的麦田里、道路边,捡拾抛洒掉的麦穗。自我记事起,母亲就有拾夏的习惯,年年如此。那时,经济匮乏,口粮紧张,习惯过精细日子的母亲看见路边、地里抛洒的麦子就特别心疼,觉得可惜,无论如何也坐不住,非要去拾夏不可。

天刚麻麻亮,母亲和邻居家的婶子们就领着我与妹妹和其他孩子来到地里,开始捡拾麦子。我们走马观花,你追我赶,没图拾麦子,只贪图玩耍。而母亲她们弓着腰,系着箩筐,面对黄土背朝天,双手随着眼神来回扫视而移动,快速而利落。不大功夫,太阳升起来了,天气立马热了,招架不住的我们,找一个阴凉的角落避避热。这时,母亲就哄着我们说,快快起来捡拾啊,箩筐拾满了我们就可以回家休息了,回家后有白面馍馍给你们吃啊!听到此话,我们又一哄而起,跟着长辈,睁大眼睛寻找,一根一根、一个一个地捡拾。每一个麦穗的发现会让心里荡漾出一阵欣喜。反正,装满箩筐是我们的最大愿望,回家吃白面馍馍是我们的最大渴望。

那个年代,正是饥肠辘辘、疲惫不堪的匮乏年月,生产队每年只能分每个人五六十斤的麦子做口粮,其余都是红薯、高粱和玉米当家的,尽管如此往往还不够吃,白面馒头只能是百姓家庭梦寐以求的滋味。正因为如此,拾麦子的目的便十分明确了,是让咕咕叫的肚子得到点滴安慰。一个麦收期约半个月功夫,每天平均拾几斤乃至十斤麦粒不成问题,照这样下来,一个麦期就是一百多斤了,可以保证让全家吃一个月的白面馒头。母亲就是这样算帐的,所以对于捡拾麦子就显得非常重视,起早贪黑,从不空缺,即使下着小雨也要出勤。

回到家后,母亲顾不上休息便开始打麦子。只见母亲时而抡起棒槌,时而用双手翻翻捋捋,时而用簸箕扇扇簸簸,最后将颗粒小心翼翼地装入袋子,再用秤称称。待到母亲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时,方知今天捡拾的成效显著。

每逢拾夏期间,为了鼓励我与妹妹,母亲总会以“拾多少麦子就给你们做多少个雪白的馒头吃”为诱饵而“欺哄”我们。母亲说到也能兑现,我们不仅吃到了雪白雪白的馒头,而且也懂得了粮食的重要,即使母亲偶尔忙出不去,我们也会约上三五要好的小伙伴,结伴远行,常常一去就是一天,饥渴劳累如影随形,其中的甘苦可想而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