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9月03日
一线新闻
03

把赤诚装进驻村扶贫的“行囊”

从机关大院到农家小院,我肩负着驻村帮扶和联户扶贫任务,来到省总工会驻村扶贫联系点——安康市县河镇广沟村,成为了一名驻村扶贫干部。

在下基层前夕,我心中充满了忐忑和不安。作为一名“上面来”的干部,我怎样才能融入群众、摸清基层情况?如何才能做出符合群众要求的工作?怎样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让驻村扶贫不成为轰轰烈烈的“走过场”,而是情真意切的“走心灵”?

当我来到身处秦巴山深处的这个小村庄,沿着村里的狭窄的山路慢慢前行,我看到了低矮、破落的土坯房,看到了在村头树下伫望的老人和孩童……贫困仿佛有一种触目惊心的力量,让人心弦震颤。当我随同志们前往村民家入户走访调查,乡亲们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言、真诚的欢迎,让我听到、看到、理解到了以往我们在办公桌前、会议室里听汇报、看介绍、读材料所无法得知的“民情民意”。我真切感到我们拥有最值得尊重和敬畏的群众。他们对下基层的干部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我们能把办公室移到田间地头、农家炕上,希望多和他们唠唠家常、多听他们讲讲心里话,多帮他们解决点实际困难。

我们今天下基层,就是要一个猛子扎下去、沉到底,摸清基层第一手真实情况,不唯上、只唯实,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制定脱贫规划,降“虚火”、做“实功”,不搞花架子、不搞假大空,从实际出发谋划发展,解决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问题,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我们今天下基层,就是要带着真诚服务群众的心来开展工作。多说“土话”、多干“土事”,多到泥地里跑一跑,多和乡亲们聊一聊。摸清情况、访出实情,不断拆除党群干群“隔阂墙”,架起党心民心“连心桥”,在接地气中增士气、在通民情中惠民生。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时时处处以群众的勤务员自居,服务群众不弃微末,对待群众细致入微。

我们今天下基层,就是要带着创新发展、因地制宜的理念和智慧。基层工作繁杂多样,如何把“上面千条线”的政策,纫到当地群众利益那“一根针”的针鼻里,考验着每一个在基层干部的智慧和本领。对上要积极争取项目和政策,对下要读懂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抓住发展脉络、分清轻重缓急、做好统筹兼顾,从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事情做起,从眼前的、点滴的、具体的事情抓起,想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换取对党的信任度。

古人云:“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只有当双脚真正地踏上落后贫穷的村庄时,才能体会到一个驻村干部肩头沉甸甸的“行囊”。 (马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