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金凤凰”
——记全国劳模、商南茶叶站原站长张淑珍
(上接一版)
商洛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张新发提起张淑珍老人感慨万千:“张奶奶是新时期劳模的代表、是开拓创新的代表。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商南,献给了茶产业。她还是老有所为的代表、与病魔抗争的代表、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
她是南茶北移第一人
说起张淑珍老人对商南茶的贡献,县茶叶发展局局长田基成深有感触:“商南过去没有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都是张淑珍等一批林业科技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的结果……”田基成坦言,张淑珍老人不仅是商南茶产业的领袖人物,还带出了一支专业团队。如今,全县已经形成6家规模企业和21家专业合作社以及200多家茶叶加工厂。“没有张淑珍,就没有商南茶。”田基成多次这样说。
张淑珍1961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上分配她到楼观台苗圃,而她主动要求到艰苦的地方去,便和未婚夫等热血青年一起分配到商洛地区商南县林业站。1970年,张淑珍到浙江省绍兴县参观,那里的群众在荒山上种茶,茶叶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80%。她把自己的想法写成报告送给县委。经过调查论证,县上制订了全县发展茶叶的规划,并召开了商南县第一次茶叶工作会议。县上动员万名劳动力开挖茶园,茶园很快发展到2.7万亩。1975年,张淑珍领导的茶场首次向国家缴售商品茶250公斤,结束了商南县不产茶的历史。
几十年来,张淑珍始终致力于南茶北移,多次带领技术人员到福建学习乌龙茶的栽培、制作方法,回来后在大坪等地建立了无性系乌龙茶大棚育苗基地。研制的1500公斤“商南乌龙”叫响市场,使茶园由一季采变为春、夏、秋三季采,增加了茶农的收入,将茶叶产地向北推进了300多公里。此外,还引进龙井、铁观音、安吉白等名贵茶苗,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商南茶已形成炒青、泉茗、仙茗、乌龙四大类60个系列。
在商南,还有一首茶歌这样唱道:“南茶北移四十年,心血酿就幸福花;茶圣九天应回首,茶经补写商南茶。”其实唱得就是张淑珍艰苦创业、带领老百姓致富的故事。如今,年近八旬的张淑珍老人依然奔波在茶园间,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她说:“商南茶产业的规模扩大了,下一步要提高茶叶质量。希望将来的商南能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 本报记者 兰增干
采访手记: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周树红在商洛市担任市委常委时曾经说过:“张淑珍同志不仅创造了商南茶业这一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学习张淑珍,就是要学习她坚定的理想信念,牢固的宗旨意识;学习她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精神;学习她敬业奉献、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精神;学习她顽强拼搏、坚韧不拔努力工作的精神;学习她谦虚谨慎、淡泊名利观念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