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她心里牵挂的总是树
——访全国劳动模范、治沙英雄牛玉琴
(上接一版)
那时候,她的婆婆、公公年老体弱,丈夫腿部又患有肿瘤,一边要种树,一边要照顾老人和丈夫。特别是在丈夫住院期间,她每天4点钟起床,让大儿子带着工具先到沙漠里栽树,她步行到镇上再乘车到县医院,将丈夫吃喝安排好,再等丈夫挂上输液瓶,让12岁的二儿子在医院守着,自己又匆匆忙忙赶回家,吃完中午饭,就赶往沙地劳作。最终,支持她的丈夫由于病情恶化,于1988年5月去世,她把丈夫埋在沙丘里,她告诉三个儿子:“要记住你爸爸临终的嘱托,一定要把荒沙治理好。”于是在长达十几年的日子里,她带着年迈的公公和三个年幼的儿子,进行着愚公移山式的植树造林活动。“冬天一身冰,夏天一身泥;刮风当梳头,下雨当洗脸”。年年岁岁,日复一日,他们以这种豪迈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茫茫沙海里播种着片片绿色。
作为一名老劳模,牛玉琴十分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植树造林。记者在她的沙地看到,应用沙漠太阳能喷灌技术,400亩育苗基地不仅满足了自己的需要,还可以向周围村民出售树苗,变以前的“花钱买树苗”为“卖树苗挣钱”。近年来,他们大搞生态农业,建温室大棚,种植西红柿豆角等时令蔬菜和甘草、麻黄、玉米、土豆等经济作物,年利润在百万元以上。
牛玉琴靠治沙种树富裕后不忘带动乡亲致富。为了帮助周围群众脱贫,没有文化的她,在1991年自筹资金创建了“旺琴小学”,随后为东坑镇中学建起两栋教学楼和一栋生活楼。她还与西北电力公司合作,建起靖边县绿源治沙养殖场,年生产配合饲料100吨,出栏生态猪120头,小尾寒羊120只,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带动和扶持了近百户群众脱贫。近年来,她投资30元万元,帮助白于山区24户移民建移民村,又将他们带上致富路。她先后两次筹集600万元,修通了从镇上到县城的11公里二级公路。
“有困难找劳模”。牛玉琴出名了,当地百姓有什么事就爱找她,大家都认为她很有钱,其实三十年来,她多次把各级政府的奖金都用在修路、打井、拉电等公益事业上,目前家里的账上还有400多万元的贷款未还。
“有账不怕还,只要有林子。”离开时,张立强告诉记者,他要接过母亲的接力棒,在大造防风防沙林的同时,发展经济林,搞生态农业和沙漠旅游产业,把沙漠真正变成老百姓的绿色生态家园。
本报记者 阎冬 刘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