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正规劳动力市场争不过“马路劳务市场”
“筑巢”为何引不来“金凤凰”
正规市场门可罗雀,马路市场生意红火屡禁不止。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一方面为西安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占道揽活引起的安全隐患、交通堵塞等现象也让人诟病。那么,非法劳动力市场缘何屡禁不止,政府应该如何监管劳动力市场呢?笔者近日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状
正规市场生意清淡马路市场揽活忙
11月2日上午9点,笔者在西安小东门外面的碑林区就业服务中心门口看到,虽然是周末,但这里却显得异常冷清,偌大的市场,只有十几个农民工围坐在一起边抽烟边聊着家常,路过的行人大多瞟一眼这些农民工,然后匆匆地离去,很少停下脚步询问工种和工钱。操着四川口音的农民工张军说,自己在这里已经守候了将近一周时间,始终无人问津。“这边雇主和工人一样少,你看都9点了还没一个雇主,我打算明天去太华路和太白南路看看,听说那里有大批建筑工地和建材市场,说不定能碰上好运气。”
随后,笔者驱车前往太华路。车刚驶过太华路立交桥,远远地就能看见马路两边聚集了近百名揽活的务工人员,有水电工、木工、瓦工,他们有的聚集在马路左边的建筑建材店铺门前,有的聚集在马路右边的白桦林明天小区门口。笔者注意到,与小东门碑林区就业服务中心门可罗雀、少人问津的冷清场景相比,这里的场面真可谓壮观。
“这边有十几个正在建设或已经竣工的小区,每天都有好多业主找人装修房子,在这里找工作一点儿也不难。”来自江苏徐州的木工刘海涛说,马路边的中天景庭小区一期去年5月份就交房了,从那时起自己就一直在这里揽活,几乎每天都有雇主前来找他干活,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还把一部分活介绍给了一同前来的老乡。“你也知道,这边建设项目多,又靠近大明宫建材市场,好多雇主为了省事,都直接在小区门口招工,谁还愿意舍近求远跑到那么远的小东门劳务市场招工揽活呢,再说那边也没有这么多的雇主和工人啊。”
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南二环太白立交桥下。笔者发现,有的人站在人行道上,高举着各类找工作的广告牌子;有的人干脆坐在马路边的道沿上,摩托车、自行车也随意地停靠在马路边;还有的甚至在马路边下起了象棋,打起了扑克牌,把原本就不宽敞的马路挤得十分狭窄,过往行人只好远远地绕开。
原因
执法部门无权管理路边的农民工
为什么会出现正规的劳务市场无人问津,非法的马路市场却门庭若市的情景呢?
“西安的大多数建设项目和建材家居市场都在北郊,这里交通便利,人流量也大,自然会吸引大量需要找活的农民工和招工人员。”正在太白路立交桥下揽活的安徽农民工王浩告诉笔者,以前是农民工在固定的劳动力市场等活,现在不同了,随着城市不断向北发展,农民工也改变了以往等活上门的思维,开始出现了城市开发到哪里,农民工就跟到哪里的现象。
来自河北的农民工李海军认为,政府规划的劳务市场之所以没人去,就是因为建得太偏僻,去了找不到活,而且手续繁琐。“去碑林区人力资源市场找活需要填表登记,我们务工人员文化程度低,大家嫌麻烦都不愿前往。”
据了解,为了规范劳务市场,政府相关部门也进行了多次整治,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执法部门无权管理路边的农民工是主要原因。”碑林区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四中队负责人解释说,劳动部门对农民工自发的聚集地管理权限只是对非法招工进行处理;公安部门更是无权取缔市场,只能尽力维护治安,使市场内不发生恶性事件;城管的权限是对市场内的无照商贩进行查处,对路边的农民工没有管理权限。“农民工们说在路边等车,我们硬让人家走也不合适,目前执法也只能暂扣工具进行处罚。”
那么,非法劳动力市场怎样管理才能彻底走出整一阵,好一阵的怪圈呢?该负责人表示,如果想彻底治理,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一方面要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对合法劳动力市场的宣传和引导,提醒务工人员不要在马路边随意占道揽活,对那些屡教不改者要进行曝光;另一方面应尽快建立劳动、市容、公安、城管、区县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非法劳动力市场的整治力度。
“政府应站在我们农民工的立场上想问题。”采访中多名农民工认为,目前政府设置的正规劳动力市场并不符合农民工的工作实际。所以他们建议政府在活多的地方设置一些正规简易的劳务市场,对农民工免费开放,并免费登记各类求职信息,这样既能保证农民工和雇主之间的信息畅通,又能减轻政府对城市的管理压力,进而从根本上消除非法劳务市场存在的土壤。
(何汪维)
编者的话
街边非法劳务市场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城市有需求,一味取缔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如今,新劳务市场已经建立,“硬件”有了,“软件”也应该升级。要想吸引务工者自愿前往,还得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务工者匆匆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