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04日
综合新闻
02

职考群体作弊频发:“一纸证书”究竟有多少含金量

作为对行业人才技能水平和从业资质的权威认可,职业资格证书每年都吸引数以百万计的人为之奋战。然而,在司法、药师、建造师等高技术知识含量职业资格证书备受追捧的同时,这些证书考试的群体舞弊也在大肆上演。众人追逐的“一纸证书”背后到底有多少含金量,让众多考生不惜铤而走险?如何理顺职考体系,让考试回归选拔行业人才的本质?

取消成绩、终身禁考“紧箍咒”仍难敌作弊术

在最近的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云南省、陕西西安、河北省秦皇岛市共查处作弊考生3700余人次。作弊人数之多、手段之高引发社会关注。

按照有关规定,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参与有组织作弊的,当次全部科目成绩无效,2年内不得参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而同类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有着更加严格的处罚措施,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执业医师考试参与有组织作弊的,当年考试成绩无效、终身不得报名参加;司法考试也有着同样的终身禁考规定。

尽管设有一道道“紧箍咒”,但职业资格考试群体作弊仍频发,且呈现出有组织化、专业化的趋势,形成灰色产业链条。特别是利用高科技设备和手段作弊的现象更加严重,不但参与人数上升,还增加了查获难度。

门槛高收益大证书受追捧多地频曝“人证分离”等乱象

调查发现,我国目前有1000多项职业资格考试,群体舞弊事件多发生在通过率低、“含金量”高的证书考试中。此类证书因其资源紧缺,参与作弊者各自逐利,不惜铤而走险。

一方面,这些证书的“含金量”源于它们都是行业“硬门槛”且是“高门槛”,通过率低而资质受认可度高。

目前我国职业资格考试分为准入类和水平类两种,前者具有行政许可性质,是从业必备的证书,如律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后者是水平等级评价证书,如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等。

此次曝出群体作弊的执业药师考试是从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的“准入证”。我国建筑业施工企业超过10万多个,从业人员大概在3500万以上,而安全员、监理员、建造师等“五大员”配备是工程招投标的“硬件”。

另一方面,证书的高“含金量”还来自于其背后的“高收益”。一般企事业单位比较认可职业资格证书,有证才能加薪或评职称。“河南一家国企分公司的员工曾经集体培训,拿完证回去每月就能涨几百元工资,评职称也很管用。”武汉一家人力资源培训机构负责人说。

而职业资格证书“人证分离”现象滋生出不菲的“挂靠费”,也吸引不少人急于取得证书。以建筑行业证书为例,一级建筑师证挂靠“行价”每年12万元左右;一级建造师2万至4万元,二级建造师1.2万元左右。

此外,执业药师证、注册会计师、房地产评估师也都明码标价,几乎半公开化,并滋生出灰色产业链:证书持有者通过“挂靠”获利,企业“租来”证书实现资质达标,中介机构则通过资质转租收取服务费。

斩断职考利益链条加大违规违法成本

湖北省人力资源协会秘书长李锡元指出,当前,确实存在一些权力部门、行业协会与社会培训机构相互勾结,以职业资格考试之名,行收费之实,有权力寻租的嫌疑,还容易滋生腐败,对于此类并非必要的资格证书,应逐步清理。“要让市场规范起来,不仅要处罚作弊者,更要打掉背后的食利链条。”

针对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司法部门人士认为,应加大违规违法成本。目前,我国刑法只对考试中泄露、窃取国家秘密行为有相关规定,但是对提供作弊场地人员、提供作弊所用的计算机网络终端人员等外围人员,则没有明确的惩处条款。立法机关可以考虑专门出台全国性的考试法,增设“破坏考试秩序罪”等罪名,加大打击力度。同时,还应加大企业违规成本,严厉处罚个人、中介“出租”证书行为等,铲除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乱象的生存土壤。 (陈俊 王贤)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