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柿子橘红时
◎朱耀儒
国庆长假回乡探亲,离我那小山村还很远的时候,就看见那一片片橘红色的彩霞镶嵌在深绿色的树木丛中。哦,又到柿子成熟的时节了。
家乡民谚说:“七月西瓜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秋风秋霜不失时节地将柿子染红,将柿叶催落,使得满树红灯笼般的柿子显得格外醒目耀眼。
我们这个小山村是一个闻名遐尔的柿乡,我家就有七棵柿子树。从我能记事的时候起,这些柿子树每年就已经能够奉献上千斤柿子了。那时候人们还没有什么经济头脑,每年收获的柿子不过是用来啖嘴的食品罢了,从来没有想到用它来变成钱。大概就是因为人们对柿子的看淡,家乡人总是不急着卸柿子,而是等秋收完了才去采择。
卸柿子是个细活,不能像卸核桃那样用棍打,也不能像卸枣儿那样将树摇晃,必须一个一个地用手摘,摘下的柿子再轻轻抛到树下。而树下接柿子的人则是用两根短棍插在麻袋里在柿子落地前接住,不能让柿子掉到地上碰破。卸下的柿子绝大多数存放在各家院子的柿子架上,留下一小部分暖熟来吃。母亲是暖柿子的高手。她将柿子放进大锅里,添水盖过柿子,再将水烧热,用温热的水将柿子的涩味脱去。暖柿子的热水不能太热,太热了会把柿子煮死;太凉了又去不掉涩味。所以,每当暖柿子的时候,母亲几乎整夜不能睡个安稳觉。一会儿她去试试水热不热,一会儿她又去添把火,一会儿又去把锅里的柿子搅动搅动。等深绿色的柿蒂变成灰黑色的时候,柿子就暖熟了。暖熟的柿子又脆又甜,吃起来十分爽口,是老少咸宜的乡间食品。
除了将柿子暖熟吃之外,还能够把柿子做成柿饼。母亲每年都要做许多柿饼。每当卸完柿子,母亲将柿子放在筛子里,坐在旁边将柿子的皮一点一点地削去,然后将柿蒂用绳子拴成一长串,挂在房檐下慢慢风干。这一串串削了皮的柿子和火红的辣椒串成为农家独特的风景。将风干变软后的柿子捏成扁圆状的饼子,一层柿子一层晒干的柿子皮压放进瓷坛或陶罐存放几个月后,就成了裹满白霜甜味悠长的柿饼了。我们每年回乡拜年,母亲都会拿出她制作的柿饼散发给她的孙子孙女。孩子们一边大快朵颐地饕餮,母亲则在一边满脸堆笑地观看,似乎这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
柿子不生虫,不打药,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无公害食品,不用冲洗,不必加工,拿来就可以吃。令人记忆深刻的是柿子拌炒面的那种吃法。这种吃法很简单,先在碗里盛上大半碗炒面,再将剥了皮的软柿子放进碗里,然后用筷子搅拌,让柿子和炒面混合成不干不湿的小颗粒状就算拌成了。这样的食品既没有炒面的干涩,也没有柿子的过软,吃起来可口极了,至今回想起来都让人口角生津,垂涎欲滴。
还没有回想完柿子的各种吃法,车子已经停在家门口了。和四弟寒暄了一阵子后,他说如今秋已收完,正打算卸柿子,你和孩子回来得刚好,走时带些柿子放下慢慢吃。和四弟一家忙活了一天,七棵树的柿子就卸完了。当红红的柿子小山一样堆放在院子时,我才发现四弟并没有搭柿子架。一问才知道如今不必再让柿子上架了,每当柿子成熟的时候,总有商客开车上门收购,各家只留下少数柿子自己吃,绝大部分都卖了。看来,家乡人如今也有了经济头脑,知道这多年来毫不起眼的柿子也是一种财富了。
将几袋柿子放进车子的后备箱,我们就驶上了回城的路。这些柿子经过时光的抚摸,将会变得又红又软,足够我们一家人整个冬天大饱口福,也足以牵动我们悠长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