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青藤书屋
徐渭像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实)堪磋叹!”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和军事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清代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文学家、艺术家木心先生评其为“英才天纵”。
他可能是明朝最不幸的知名文人。他出世不久皇帝死了,生满百日父亲没了,亲娘是妾被嫡母驱逐,倚靠两位兄长,无奈一个个又都英年早逝……他从小就是无君无父无母之辈,带着童年的创伤开始他一生的坎坷奇遇。“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是其绍兴旧居青藤书屋的楹联,是主人落魄潦倒、一辈子沧桑的印记。
他是徐渭徐文长,浙江绍兴人,在史料记载的“明朝三大才子”中,老徐是无可争议最多才的一位,诗文书画音戏兵法,无一不通,且无一不精通。
六七岁开始学习八股文,被誉为“徐门之光”;十二三岁自制《前赤壁赋》琴谱,表现出对音乐的天赋;十五岁仿扬雄辞赋名篇《解嘲》作《释毁》,轰动全城;《四声猿》(指《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部杂剧)被誉“高华爽俊,浓丽奇伟,无所不有”,令汤显祖羡慕嫉妒直呼过瘾;所撰《南词叙录》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一部研究南戏的专著,意义深远;他的泼墨写意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自成一家,让郑板桥、齐白石纷纷表愿甘当“青藤门下走狗”;其书法则享有“散圣”、“字林侠客”之名;最神奇的是从没上过战场,却好奇计,光凭纸上谈兵竟也多谈多中,常与胡宗宪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引荐戚继光抗倭也是眼光独具……对这个有明以来找不出第二人的怪才、奇才,只能说,非“天纵多能”四字不能形容。
有人说他是最凄惨的一个
隐藏心底的童年阴影未去,他少年得志,恃才倜傥,肆狂狷于无妄之世,以为凭自己的才华得个功名那就是分分钟的事。没想到,连考八次乡试都因为文章“不合规寸,摈斥于时”,不能中榜,读了二十几年的书,空负才名,却因为科考一路不顺,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以他的心气与自尊,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难怪后来把自杀当“行为艺术”。好在后来总督胡宗宪雪中送炭,招他去当“绍兴师爷”,对他十分礼遇,这总算让老徐舒坦了些。入胡公幕府是他这辈子最风光、志得意满的时期,但是不得不说,这同时也是老徐思想斗争最为激烈、内心最为纠结苦痛的一段时光,这是因为——他的文才实在太好了!胡宗宪每次让他捉刀代笔给皇帝、给严嵩写些吹捧文字,都能获得满朝点赞。而只有老徐自己清楚,那是苦于胡公的知遇之恩与丰厚的枪手费,不得不违心做的应付文章。
老徐一定觉得很讽刺,之前正经做的文章你们说“不合规寸”,现在满脸堆笑齐点赞的也是你们;“中国古代前所未有的真正意义上的叛逆者”竟在迎合俗流!这边老徐还在继续纠结找不到出路时,那边胡宗宪出事了,因为严嵩倒了。胡公被弹劾“党严嵩”,牵连入狱,绍兴师爷只能打道回府,继续生活没处着落的苦哈哈日子。
有人说他是最疯癫的一个
直到胡公入狱,最终自尽身亡——这让老徐受了极大刺激。原因有二:一是有感于胡公的知遇之恩,觉得以其抗倭军功,实在罪不及此;二是总记挂着送严嵩的溜须拍马文章是自己捉刀,总怕牵连自身,所以整天不停胡思乱想,精神终于彻底崩溃。他开始玩自杀。
这真是应了叔本华那句话:天才就是神经作用或敏感性过分的人。
自小的际遇与天赋的才气本就浇筑了他偏执、敏感、自傲、狂狷、压抑、豪荡不羁的心气与个性。导火索一点燃,疯癫劲头一发不可收拾。
从此他最喜欢玩的就是像这样耸人听闻的自杀游戏:“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槌其囊,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未得死。”有时是拿把斧子敲自己的脑袋,直到头盖骨断裂,血流满面,但是没死;有时就拿根大棒槌猛锤自己的下体,不死;有时就拿三寸长的铁钉塞入耳窍,然后仆倒在地,把铁钉撞入耳内,还是没死。如此九死九生,不知是万幸还是不幸。在此后又一次狂病发作中,因怀疑继妻张氏不贞,将她杀死,为此被关了七年,因朝廷大赦,加上友人各方奔走得以出狱。
如果荷兰大师梵高知道300多年前中国已经有这么一位“变态自虐狂”艺术家在前,他的耳朵说不定还能保住?
没有一个疯子不带点癫狂。亚里士多德如是说。 □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