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与“好猫”的邂逅
郭群召
2012年“十一”期间,应大学同学邀请,我不顾“黄金周”的拥挤与喧嚣,随着滚滚人流,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想象中黄土弥天的陕西,只为了与10年未曾谋面、“臭味相投”的室友小聚一下。
同学不是第一次邀请我,我总是一次次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推辞了。我们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学的是烟草专业,毕业后都进入烟草公司。快节奏的工作,频繁地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烟农搞好烟叶生产,加上大量的材料写作,不可预料的加班,碰到难得的休息时间,不是睡觉,就是与同事在麻将桌上切磋技艺。“十一”前,同学说你到四川多年,难得回家一次,这个“十一”来陕西吧,没有大餐,陕西面食、羊肉泡馍管够。说句心里话,正是这句话,唤醒了我胃里的馋虫。前年单位组织到郑州培训中心学习,晚上我不在食堂吃饭,天天跑到外面馆子里吃羊肉烩面,虽然感觉味道与上大学时差了一大截,但依然乐此不疲,一碗烩面、一瓶啤酒,汗流浃背,那叫一个爽啊!
走出汉中机场,同学忙不迭地送上烟,递上打火机。我吸了口,说:“先吃羊肉泡馍过过瘾。”并习惯地看了下烟支上的商标:好猫。长期与卷烟工业企业打交道,客人敬烟,我总是习惯性地偷偷瞄下商标。不是看香烟的档次,我对香烟并不挑剔,由于感官对评吸质量反应略迟钝,同时坚信吸烟有害健康,偷看仅仅出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可能是待在飞机上时间长了,吸了两口烟,感觉还不错,便毫无顾忌地问:“多少钱一包?”同学答:“不贵,才20多元。”说完,就把烟盒递给了我。我仔细端详:简单的外包装,猫的图案简约而不失逼真。时至今日,“好猫”香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依然是那只简约却又灵性十足的乖乖猫。
“哇噻,这个地方真是山清水秀啊!”我惊奇于汉中的美景。“给你说你还不相信,图片都发给你看了,怎么样?与凉山相比如何?”同学自豪地问。“好地方,好地方!”我一边赞叹,一边扫视着车外的风景,近景瞪大眼睛看,远景眯起眼睛看,难得来一回,生怕错过那最佳的一处。
路边小饭馆里,我一边享受着美食——羊肉泡馍,一边与同学聊起了大学四年的时光,不知不觉地聊到了烟草上。谈起上卷烟评吸课,第一次抽烟,20多支香烟排在一起,男同学抽得头昏眼花,女同学却装酷,一手夹四支香烟,摆“pose”照相留念。“还记得抽‘好猫’烟不?”同学问。“当然记得,只是记得品牌,但当时什么感觉全都搞忘了。”我说。“不管黑猫还是白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邓小平他老人家的话,在我第一次抽“好猫”烟时,“好猫”就印刻在我脑海里了。
匆匆两天时间里,同学带我去了几个地方,车上摆的一直是“好猫”。仔细品味,“好猫”烟气柔和,入喉无刺激感,余味舒适,毫无火燥的感觉,而且其“润”的特征竟与陕西的气候相别。同学感慨说:“这几年,香烟变化真快,不仅要降焦减害,还着重内在品质的提升,工业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而且在原料上也激烈竞争,陕西中烟在你们凉山还建设有基地单元呢。”
为避免返程高峰,在买了几条不同规格的“好猫”后,我踏上了回家的路。到成都后,为浏览自然风光,我坐大巴车沿刚刚开通的“成雅”高速公路回凉山。一路上看着窗外的风景,我的心也在不时地品位“好猫”:说大了,她既是改革开放的象征,是科学发展观的代名词,是与时俱进的形象大使,更是助推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因为国家需要“好猫”精神。说小了,人人都愿做一只“好猫”,一只锐意进取的好猫、敢于创新的好猫、积极作为的好猫、甘愿奉献的好猫。我掏出“好猫”烟,又一次端详着那只简约逼真而又精神气十足的猫,心里想:我要做一只好猫,为烟草事业甘愿奉献一生的好猫!我将会把“好猫”烟盒摆在办公桌上,让她时时陪伴我,鼓舞我,激励我!
上班后,我给烟叶科的同事发烟,他们问:“啥子烟哦?”我说:“陕西中烟的‘好猫’。”同事笑问:“好猫?哪样的好猫哦?黑猫还是白猫?”我说:“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耗子的就是好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