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推举长征火箭的动力源泉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长征系列火箭发动机创新研制纪实
(上接一版)
在一次重点型号的质量复查中,就是利用质量跟踪卡查出该台发动机中的一台单机燃烧室内通道有一处堵塞,消除了可能导致飞行失败的重大隐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六院人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多媒体纪录”、“全面量化控制”、“可靠性增长”等一系列质量管理新举措,为新形势下确保发动机质量添砖加瓦。
细节决定成败。提起焊丝,在一般人眼里,它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论体积,比许多东西要小得多,论价值,同贵重的材料无法相比。然而,小小的焊丝一旦用错,轻则产品报废,重则箭毁人亡,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在六院,这样一个小东西在其入库、保管、领用、发放、回收方面都有一整套详细的管理制度,有三、四十条规定:禁止在现场存放焊丝、每人每次只能领用一种焊丝、剩余的焊丝及焊丝头必须及时交回……这些规定虽然苛刻,但职工们知道只有“严字当头”,质量才有保证。
用严谨铸造金牌
万无一失,稳妥可靠,是火箭发动机研制的唯一选择。因为火箭发动机出厂之后无法检测,装上火箭不能备份,又是在高温、高压、高转速、大推力、强振动的恶劣环境下运行,其故障模式属于成败型,只要有一个零件出现故障,往往导致灾难性事故。要生产一台高质量的火箭发动机,必须从毛坯件抓起,从一个个零件抓起。
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疑问,绝不让任何一处质量隐患从自己身边溜走,是发动机研制人员始终秉承的工作理念。一次,在某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火工品研制过程中,科技人员在火药的首次研制中发现,尽管火药的燃烧性能正常,但燃烧后的产物中,却有较坚硬的固体小残渣。这种小残渣看似微小,但它如果吹到涡轮泵里,则可能影响涡轮的正常工作。为了满足发动机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他们又重新研制火药。某火药研究所交付的火药经过试验后,发现其高温及常温性能较好,但低温性能较差,为了彻底搞清问题所在,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亲自考察了火药研究所的试验条件及保温条件,终于查清了问题所在。经过反复试验,重新改进配方后,火药的性能完全满足了火箭发动机的苛刻要求。
多余物是火箭发动机的大敌,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六院从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一次,在用于载人飞船的发动机装配过程中,一位操作人员突然发现游标尺上一个M2的小螺钉不见了。刹那间,全车间立刻紧张起来,装配现场开始了全面查找小螺钉的工作。大家趴在地上仔细地寻找,生怕漏掉哪个地方,你仔细找一遍,我再仔细看一遍。然而,整整一个上午,小螺钉没找到。下午四点多钟,虽然找到了一个小螺钉,但这是要找的那个螺钉吗?为了尽快确定螺钉的身份,通过放大镜观察,反复验证,一时之间却难以下结论,怎么办?为了确保宇航员的安全,让发动机不带问题出厂,该院毅然决定重新组装4台没有任何隐患的发动机交付飞行试验。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的白手起家到如今的创新研制,六院几代人始终坚持“先行一步,领先一路”的火箭发动机研制理念,始终恪守“踏实务实,纳新创新”的工作作风,使得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液体动力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历经艰难困苦,不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用高性能、高可靠性、高成功率,打造出了誉满神州的“金牌动力”。 (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