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支“好猫”致青春
艾涛
时光回到11年前,一如《致青春》开片的场景,而我亦如他们其中的一员,略显稚嫩的面孔,在校园簇拥的人群中,艰难地拉着行李箱,带着些许憧憬、些许骄傲、些许激动和难以掩饰的惶恐,迈入偌大的校园,准备迎接一段未知的新生活。不同的是,我不是女生,所以,并没有遇到“接新生”的学长,但父母却不辞辛劳,一直陪我完成了入学报到。
九月的西安,炎热丝毫不减,尽管忙碌了一天,大家早已疲惫不堪,但彼时简陋的宿舍就如同一个小蒸笼,头顶的小风扇根本于事无补。因此,大家不约而同选择到外边乘凉。华灯初上的校园,人头攒动,草坪上,三五成群,学生们相互介绍着自己,家长们则天南海北聊着。父亲随手掏出烟要派发,才发现已经没有几根,不免有些尴尬。身旁的“光头”,按住了父亲的手,随手掏出一包还没拆封的烟,一边说一边拆,“来,来,来,尝尝咱这本地烟,‘好猫’!好人、好事、抽‘好猫’!”
“爸!我也来一支!”我还没缓过神,身边的“小光头”已经熟练地点上了烟,问我道:“兄弟,要不要也来一支?”我怔了一下,狠狠地摇摇头。那刻起,我深深地记住了他——“小光头”,这个接下来陪伴我四年并最终沦为死党的“石头”,还有那深红包装,Logo像一只囧猫的“好猫”香烟,它是我人生的第一口烟。
家长们的话题一下子转到了“好猫”香烟上。而我则近乎膜拜地看着“石头”自顾自地吐着烟圈,谈笑风生。后来,我知道西安人管聊天叫“谝”,而“石头”则自诩烟龄已有十年,从小学就开始偷着抽,还美名其曰:“有烟父必有烟子”,因为他老爸是名副其实的铁杆烟民。
事实上,如果真要把青春和香烟做个关联,在我看来,那个年龄,嘴里叼着香烟,要么是摆酷,要么是堕落,要么就是放荡不羁的叛逆,《致青春》形象地诠释了这些。
“石头”钟爱“好猫”香烟,而我则很自然地将它和邓小平的“好猫论”联系在一起,“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影响了一个国家,更影响了几代人。当然,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大学、适用于青春,无论是敢爱敢恨的郑微、美丽脆弱的阮莞,还是率性假小子般的朱小北,抑或傲慢而放荡不羁的富家公子许开阳、外向张扬却感情深藏的张开,或者刻苦攻读、渴望成功而难免功利的陈孝正,他们都在用个人的方式挥洒时光、诠释青春——青春本就是多元多样,多姿多彩,不管对错,都难以重新来过,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有所感悟。亦或,如我所感悟的,青春犹如一支香烟,不管好烟坏烟,自己喜欢抽的就是好烟。
“石头”让我忍受了四年“二手烟”之苦,即便我当时多么耿耿于怀,现在回想起来,倒觉得是种享受。在毕业聚会时,人人酩酊大醉,“石头”照样散烟,依然还是“好猫”,而我没有再拒绝,并且还向他要了一包,烟盒上那囧囧的眼神,仿佛是会意的微笑。
一朝毕业,天南海北。“石头”留在了西安,而我则南下广东,成了一名烟草从业人员。我能够见到各种各样的烟,才知道“好猫”之外还有这么多香烟品牌。只不过,我依然不怎么抽烟。一次路过西安,随手带了几条好烟给“石头”,但他并不领情,摆摆手,依旧拿出“好猫”,说道:“还是这个好,有初恋的味道!”我知道,“好猫”对陕西人有着特别的感情,那是一段历史,而对“石头”,或许更是一种信仰。
我临走的时候带了几条“好猫”给同事抽,那时候,在广东这边还很少见到这个品牌,不过,大家品吸之后,普遍的反应还是不错的。直到有一天,我在广州很多烟店看到摆售的“好猫”,才意识到“好猫”已经开始走出三秦大地,正从一个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品牌迈进。再后来,我从行业网站知道了“好猫”的“丝路情”服务,了解到“好猫”已进入“20+10”行列,直到今天看到“我与好猫的故事”征文,才突然意识到“好猫”也不过十八九岁,这不正是多彩多姿、茁壮成长的青春年华!
于是,我去烟店买了一包“好猫”,点起一支,看着它静静燃烧,腾起缕缕轻烟,一句“心随好猫,意纵天高”,似有所悟:青春固然美好,只有一步步坚定地走下去,才会拥有更为广阔的未来,纵使一天天老去,也会历久弥新。
“好猫”正华年,致青春,一支“好猫”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