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源头参量 健全机制 强化服务
白河县总工会让劳动者维权无忧
“投诉人:卫小兵,男,39岁……被投诉人:韩某,男,34岁……投诉内容:卫小兵于2013年10月26日,受韩某临时雇佣与其一起到中厂镇宽坪村某公司厂房处,安装焊接一块悬挂式广告牌,不慎从楼梯上跌落倒地,致其身体受伤,医院诊断为:腹部损伤脾破裂、左侧肋骨骨折、胸、腹腔积液。住院治疗出院后,要求雇主支付治疗期间一切费用,以及后续的营养费、治疗费等。受理时间:2014年2月3日;受理人:黄金丽;调解人:黄金丽、王迎华、李彩、吕博;办理结果:经实地调查和组织双方调解,韩某支付卫小兵全部医疗费用,另外支付后续治疗费等共计12万元整,双方签订赔偿协议,并已履行”。这是12月11日,记者在白河县城关镇清风社区采访时,在他们的维权记录本上看到的今年最早的一个具体事例。而截至时间最近的10月底,全年共登记在册的二十多个维权案例,都是如此清楚明了。
清风社区工会主席黄金丽告诉记者:“凡是反映到我们这里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记者采访了解到,像这样的社区和村级维权站点只是白河县全县67个村级工会组织扎实服务职工和劳动者维权工作的一个微观镜头。为了切实当好劳动者的“保护神”,白河县总工会目前在全县建立形成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服务机构和服务网络。县总工会与县人社局、司法局等部门联合,组建了“县维权服务中心”,分别抽调骨干力量常驻中心办公;12个乡镇普遍建立了由工会联合会主席担任站长的维权服务站;村或社区维权服务点具体工作由村级工会主席负责。同时,他们还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的山西古交、河南平顶山、广东虎门、江苏溧阳等地设立了6个农民工维权服务工作站。
在建立组织机构和部门的协作机制后,为了抓好源头参与,预防和减少劳动者权益被侵害事件的发生,县总工会坚持定期向县委报告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工会工作联席会,争取县委、县政府和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工作;建立主席接待日制度,畅通各类职工群众和劳动者反映的问题渠道;积极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活动。积极配合劳动、城建、安监、卫生、司法等部门开展劳动法规落实情况检查;健全劳动关系矛盾预警和疏导机制,把职工群体性突发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消化在萌芽状态。针对农民工建立务工前维权知识培训机制,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一旦遇到权益被侵害时知道如何维权。
有了各种机制和制度,通过坚强有力的团队执行和扎实的服务,近几年来,全县各级维权组织与各部门协作,为7万多名农民工提供各类帮助2100多次;发放慰问信4万余封,发放慰问卡4万张。累计为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300余万元;解决各类劳动者维权纠纷70余起。
本报记者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