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法律不保护 政府不买单 风险需自担
有了钱,怎么办?银行利息不高,股市在震荡,基金没保证,融资来得快利息又很高,许多人就是抱着这种心理,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一次次投入到融资担保公司里,以期获得高额回报,甚至幻想一夜发财。谁知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血本无归。不少人仰天长叹:参与高息非法投资——
法律不保护
春天来了,家住西安市高新区橡树街区的卫女士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一年多前,她向一家融资担保公司一次性投入了50万元。一年后,她确实拿到了3万元的利息。但是,当她按期去要本金时,对方却告知资金链出现问题了,银行也贷不了款,融资也进不来,你就慢慢等吧。这一等,就是几个月,从年前到年后,她天天打电话、发短信、上门讨要,对方都以再等等吧,将她一次次哄走。
欲哭无泪的卫女士找法律、找法规、找公安、找律师,甚至召集了几十名投资者到政府相关部门讨说法。得到的回答令她一头雾水,一身冷汗:“你这是个人行为,参与非正常渠道的融资行为,法律不保护,政府不买单,风险需自担。”
“你想拿人家的息,人家想吞你的本。”西安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告诉笔者,所谓的高额利息都是不法分子许诺的“空头支票”,当犯罪分子拿到钱后,基本上是不可能通过正常的生产经营来偿还利息,唯一的办法是通过用后续投资人的钱来归还前期投资人的本金和利息。而当犯罪分子无法招揽足够的新人来为前期投资者买单时,后续投资人的资金就会全打了水漂。
“只有经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才可以向公众吸收存款,否则都是非法的、不受法律保护的。”民警对笔者说。
政府不买单
“存钱还送大米、白面,甚至蚕丝被,这样的好事上哪去找?”投资者李大妈表示,当初她下决心将仅有的20万元存款全都投给某公司,是受到这些赠品的诱惑。组织投资老人免费旅游、逢年过节送礼物……这些表面上的“贴心服务”,让一些投资者放松了警惕。
除了抛出小恩小惠“钓鱼”,该公司还承诺高额利息:一年给12%,2年15%,3年18%,资金上不封顶,越多越好。他们在宣传的过程中极力为企业植入所谓的“官方背景”,打着利国、利民、利己的口号迷惑群众。很多群众信以为真,以为自己把钱投到了政府的项目上。由于资金链断裂,该公司的各办事处人去楼空,一些集资参与人却到政府门口,希望政府能拿公家的钱弥补自己的损失。政府真应该充当最后的“付款人”吗?
陕西至正律师事务所于洋律师: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非法集资的受害者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损失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政府“讨说法”。这无疑是找错了对象,那些号称政府项目的集资项目,实际上和政府没有任何关系。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而所形成的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任何单位。
风险需自担
“放上10万元啥都不干,一年挣2.4万元。”老杨在闲聊中得知一家投资公司存款年利率能达到24%,月月结利息。他决定去这家公司实地考察一下,公司内部不仅布置得跟专业的银行一样,而且墙上到处挂着老板和名人及领导的合影。
见这阵势,他随即返回家中,取出了30万元存款投了进去。连续三个月,老杨都按时领到了2000元的利息,这让老杨对投资公司深信不疑。但随后的几个月,老杨没有按时收到利息,他马上到公司门口,发现自己被骗了。原先亮堂的投资大厅里坐满了人,都是来要本金的,可没人拿到一分钱。
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国元:很多人因为参与非法集资家产倾尽,妻离子散,他们在法律上讲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所以一人做事一人当。非法集资的风险和损失是参与者自己承担的。
(韩岩 马黎 程靖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