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05月26日

陕西工人报煤业化工专刊-副刊 等待 儿时的电影院 盛满爱的袋子 又是一年槐花香 享受当下的幸福 我家的忆苦思甜课 忆照金 影像

当前版:第A8版:煤业化工专刊-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煤业化工专刊-副刊
08

我家的忆苦思甜课

·赵延鸽·

下午下班回家,一进门就听到妈妈的唠叨声,我猜想儿子又惹妈妈生气了。果不其然,爱挑食的儿子拿着筷子在碗里挑来挑去,把不爱吃的菜挑得扔了一桌子,妈妈气得直跺脚,我连忙给儿子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别挑了,不爱吃的留碗底我来吃。平息了风波,总算可以坐下来吃饭,妈妈继续讲她的老古经:“这也不吃,那也不吃,这要放在六几年,吃糠咽菜都没有,吃一次玉米面窝头就像过了个年。”儿子头也没抬回了一句:“没馒头吃为什么不买汉堡呢?”我不知道该怎样给儿子解说这个问题,没经历过那个时代,根本不会懂那个年代的艰辛.

我出生在70年代,对这些艰苦的岁月都毫无印象,更别说我儿子这样的00后,物质生活的充裕,让他们根本不用为吃饭穿衣发愁,,妈妈讲的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动画片里的外星人一样遥不可及。妈妈瞪了儿子一眼,又气又笑:“还吃汉堡呢?哪有汉堡呀,见都没见过,那个时候穷的叮当响,没有吃没有穿,整天吃萝卜缨子野菜根,那玉米糊糊清得能当镜子照,一年都见不了个荤腥,村子里的那个赵大爷,实在饿得不行了,从公社的门槛底下钻进去,偷吃牛槽里的玉米豆豆,你老姥爷爱吃面,全家九口人攒上一个月才能做一次捞干面,也只够你老姥爷一个人吃,我们跟着喝点汤都香得不行。”说着说着,妈妈眼角浸出了泪水,我知道她又想姥爷了,想到姥爷如果能活在现在,顿顿给他做捞干面。见到妈妈流泪,乖巧的儿子急忙给妈妈说:“奶奶,我再不挑食了,你看,我全都吃了。”他端着碗把挑出来的菜全拨到了嘴里,妈妈这才破涕为笑。妈妈讲的这些我也时常听姥姥讲起,她们是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吃大锅饭,三年自然灾害,从小就经历过挨饿的她们知道每粒粮食的珍贵。

为了让儿子印象深刻,不要忘记,吃完饭,我搜出了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让儿子观看,让他亲眼目睹一下那些苦难的场面。这部影片再现历史,重温记忆,把人们带回一九四二年的河南,那年的河南,可谓是天灾人祸,大面积的蝗虫和旱灾使得夏秋两季颗粒不收,饥寒交迫,日本军队的侵略,国民政府的压迫,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原大地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惨不忍睹。在没有粮食的日子里,最后的出路就是贩人,为了活命,卖儿卖女卖老婆,人命如草芥,一个大活人只值四升白面,两块饼子就能换一条人命,一粒小米甚至一块可食用的草根树皮,只要能填饱肚皮,都显得弥足珍贵。重温历史,感触良多,庆幸我和我的孩子不曾经历过这样的天灾人祸,幸好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年代,经济发达,物质充沛,衣食无忧,我们过得如此幸福,怎能不忆苦思甜,不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比起那个年代,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犹如天堂一般,觉得自己太幸福。我们也许不会经历前人的饥荒,但应该从前人的饥荒中看到粮食的珍贵,不浪费,不挑剔。

不知道是妈妈的唠叨起了作用,还是电影的场面实在震撼人心,从此以后儿子变了,不再挑食剩饭,每次吃饭都吃得干干净净。

(董矿分公司)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