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04日
综合新闻
02

探评室的“秘籍”

近日,中油测井长庆事业部解释中心探评室审核员李玉森完成对一口探评井的解释任务后,花了将近半个小时,将这口井的解释记录详细记录在一个本子上。“这个本子堪称我们的知识秘籍,需要随时补充完善。”李玉森说。

在解释中心探评室的公共区域,放着四本这样的知识“秘籍”。里面详细地记录着该室审核员所负责的陇东油评、油探,陕北油评、油探4个项目组的解释手工记录。打开其中一个记录本,右上角画着简单的井位图,页面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解释信息,包括原始曲线质量验收记录、钻探目的、简单的油气显示描述;详细记录着邻井各储层的试油结果、试油层的测井曲线值和录井油气显示结果;重点记录对本井油气解释的详细过程,从如何确定储层厚度,到采取何种方法对储层进行流体识别,每一笔都是每个审核员的心血,保持着原始的解释“味道”。

“我们要求审核员完成解释任务后,及时将解释工作中的所见所闻以文字、数据的形式保留下来,既是一次工作总结,还可以作为有据可查的信息传递。”探评室主任李香玲说。

在李玉森看来,解释记录本就像医生给病人写的病历。因为解释过程记录完整,在后续试油讨论和动态分析中,任何一名审核员都可以借助记录本情景再现,就如同当初自己审核过这口井一样,对试油层段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既节约时间又一针见血;在进行动态分析时,根据记录下的解释思路,结合试油结论便能准确找出解释过程中的思维误区和解释漏洞,避免失误,对症下药,从实处提高解释审核人员的业务水平。

“完成一次记录至少要花费半小时,虽然书写记录费神费时,但工作再忙我也要挤出时间做这件事情。”李玉森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技术人员不能只埋头苦干,要边思考边工作,这样不仅能提高个人的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是区域负责人参加试油讨论、有效进行动态分析不可或缺的积累。这对解释人员来说是一笔需要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坚持下去。”

(陈凡 唐冰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