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沙洲”里的“柠条花”
炎炎夏日,烈日烘焙下的钢轨,温度达40摄氏度以上,在太中线鲍渠工区的6名小伙正推着小架子车拉着工机具,奔赴线路准备进行复紧扣件作业。这样平平常常的日子,正是这个“柠条花养路组”的世界。
西安铁路局绥德工务段鲍渠线桥工区是巡养太中线最为偏远,最为艰苦的驻守点之一,他们巡养着太中线风沙侵蚀和冻害最为严重的地段。在“冰火两重天”的环境下,2012年8月来自河北、山西、关中等地的26名青工,硬是把管内59公里线路安全守护至今。为此,该段党委以陕北特有植物“柠条花”耐寒、固沙、生命力强的特性,赋予他们“柠条花养路组”的品牌称号。
因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沿线沙丘沟壑纵横,交通闭塞,鲍渠工区犹如沙漠里的“一叶孤舟”,离此最近的一条高速公路绕起来也有五六里地,米面粮油等食材,都是靠着一辆小推车,每周绕着沙路从高速公路边一车一车地拉回工区。“这里原本没有路,但走得多了,也就有了路。”“90后”组长胡培如是说。而这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缩影。
最考验他们的是陕北严寒而漫长的冬天,气温达零下30多度。去年冬天,管内线路迎来“大考”。“线路冻起高度达到了15mm,最长达到10多米,列车报警、冻害通知单、晃车信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机车报警信息频频出现在手机里!”说起去年的设备冻害,胡工长第一次感受到了非比寻常的安全压力。尽管如此,他晚上分析轨检车波形图查找病害情况,白天带领大家处理病害,并通过设立冻害观测点,一天一测,分析变化数据,掌握线路冻害变化周期和规律,针对性地整治设备冻害,饿了就吃方便面,干好一处再干下一处,确保了行车的安全。
就在这样的工作压力下,为了提高设备质量和作业效率,他带领“柠条花养路组”开展课题攻关活动,通过改进线路病害观测、分析、整治方法,以及道岔改道器、轨向测量装置、液压起道器等生产工具,实现了设备病害整治提质提效。
在养护线路的同时,防沙护路是养路组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太中线所经沙漠地段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固定、半固定沙堤和沙丘,尤以春冬季风沙最烈。“有时候,大风一起,沙漠中昏天暗地,沙粒吹打在脸上犹如针扎,我们最担心的是流沙侵入线路,会对运输安全构成隐患。”胡工长说,“为此,我们因地制宜,在线路周边沙化最严重的地段铺设方格网,并在网格中移种柠条植物,既绿化环境又防沙护路。”
针对经常大风肆虐使封闭网基础外露的情况,他们开动脑筋,在裸露封闭网基础外堆起防风沙袋来应对沙化侵蚀,同时为防止纺织袋在日光暴晒下风化,他们给袋子的表层涂抹一层黑色的防护油,起到了良好的固化作用。
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要沿线检查一遍,及时对破损网格、网底过高区段进行整修,确保线路安全畅通。
漫漫沙丘,挥锹铲土,装沙袋、涂黑油,布网格、种柠条……正值青春年华的他们年复一年的做着这样简单而平凡的事,而如今这片“沙洲”正一天天的绿起来。 (韩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