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18日
三秦教育·培训观察
03

就近入学,学区划片必须公开透明

据《人民日报》5月29日报道,因为6岁女儿的入学问题,家住南京市建邺区吉庆家园的顾先生心情随气温上升而更加燥热。女儿蒙蒙(化名)今年秋天上小学,很可能将面临“舍近求远”的现实:家门口400米左右的新城北小不能上,而要走进2公里外的南湖三小。吉庆家园属于南湖三小的学区“家门口的学校不能上,却要穿8条马路、过8个红绿灯。”顾先生苦笑,“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就近入学’体现在哪呢?”

按照公开的信息,各地教育部门通常的说法是,义务教育孩子就近入学不是简单地只考虑孩子住家所在地与附近最近学校的距离,还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实际学额承载量,以及学校周围适龄孩子的总人数,也就是要尽可能地平衡。然而,按照教育部门内部人士的说法,孩子就近入学当然还有其他因素要考虑,比如领导的指示或批示。而且,学区的划片没有公开、透明、民主,所以自然就被大家认为必定充满暗箱操作。正因为如此,所以许多孩子不能就近入学。这就自然造成了孩子家长和所在地政府之间的矛盾。

按照早在2008年5月1日起就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学区划片显然属于必须要无条件公开的政府信息。这是因为:学区划片肯定并不属于政府保密信息的范围;学区划片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既然如此,那么各地政府就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时、全面、详细公开学区划片的具体依据、流程和结果,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为何这片儿的孩子被划到这所学校,那片儿的孩子被划到了那所学校,以及如果家长不满意的话,如何进行申诉。这样做了,就让学区划片和就近入学呈现在阳光之下。

然而,许多地方政府却没有将学区划片的具体依据公开。不过,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另一方面那些“穿越”到名校学区的“学区飞地”着实刺眼。这些“学区飞地”之所以能够“穿越”,要么是小区或楼盘与当地政府事先达成了一致,要么是小区或楼盘里的产权人是不凡的人——有钱、有权、有关系、有背景等。著名周报《南方周末》5月21日的头版报道《全国24重点城市就近入学调查——学区划分明暗道》详细揭露了这些“学区飞地”的背后内幕,不仅令人震惊,而且还令人真的深感绝望——人家有本事,自然不就近入学也能上名校。

虽然所有孩子都就近入学,特别是就近上名校是很不现实的,因为我国教育现在的发展严重不均衡,导致名校不仅数量太少,而且学额也太少,而孩子是海量的,但各地政府却不能以此为正当借口,拒绝公开学区划片和就进入学的相关政府信息。只要政府有足够合理的正当理由,那么家长也不会纠缠不放的,毕竟我们都得接受现实——名校的现实数量和学额的确很少。而且,当政府把一个小区或楼盘划到某个学区,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至少要给家长解释为何某个或某些稍远的小区或楼盘“穿越”到某个名校所在学区了。假若政府不能公开、透明这些信息,并给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家长非常不满就很正常了。

总而言之,各地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把义务教育学区划片的标准和相关信息公开、透明,自觉接受家长和舆论的强有力监督。 (胡乐乐)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