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24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乐游原下的绝世壁画 听雨 渭河,渭河 茶之饮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听雨

□高红红

如今的北方,好像雨水越来越少。每次下雨,都觉得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可望而不可求。年少时,常常会有连阴雨,断断续续的,有时候一下就是十几天。雨过之后,天空湛蓝湛蓝的,空气异常清新。站在高处,南望秦岭,北看北莽山,远山的人影甚至都可以进入视野。

如今,那些想来就来、想去就去的雨水,以及那种清澈的天空已经沦为了奢侈品。天一下雨,心里就不愿意让雨停下来。一个人站在窗前,可以静静地听雨。雨中,分明能够听出不同的感受。雨滴落至台阶,溅起一朵朵水花,明快而又轻巧,那种声音清脆而又悦耳。落在树叶上的雨滴,声音却是吧啦吧啦的,时而又叮咚作响,恰如一首多变的乐曲,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无论是在雷雨阵阵还是细雨绵绵之中,在雨的世界里,仿佛都可以听出人生的起伏。这些低沉与高昂,和人的历程几乎相似,有寂静之声,也有扬眉之时。听雨,会觉得雨里的思绪是无限的,苍穹也难以包容。雨中的沉思,都会自然或不自然地超越时空。

听雨,听万物之声。闭上眼睛时,眼前呈现的往往是一幅幅风格各异的图画。古往今来,有许多的惊世画作,都是以雨为题材的。明代画家戴进的《风雨归舟图》,描绘的就是风雨交加中的山川自然景色,以及行人冒雨归家的情景,借此抒发游子思归之情。而今,站在任何可以避雨的地方,都能静静地听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瞬间构成一幅独有的画面,形成人间百态的一个缩影。

北宋时的蒋捷,曾写过《虞美人·听雨》一词,词曰:“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道出了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同样是雨,张志和却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绵绵之雨;苏轼诗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是美好奇妙之雨;辛弃疾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是欢快活泼之雨……

其实,听雨,原本是件快乐轻松的事情,只是因为人们所处的环境和当时的心境不同,而引发不同的感受。愁绪满怀的人,点滴之雨也足以使其惊慌失措。一个人气定神闲,即便是在大雨中,也可闲庭信步,不慌不忙,优雅如仕。那些溅起的水花,又何尝不是跳跃的音符;泛起的声音,又何尝不是激昂的曲调!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