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没想到
□吴立
2011年,我刚转业,对二次就业心里很没底。在部队服役12年,我是部队的新闻骨干,多篇稿件被报刊采用,被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多次立功受奖。可是,听亲戚说,地方的就业压力很大,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为找工作“发愁”。对于亲戚的话我是深信不疑的,因为大学毕业的妹妹找了1年多才找到工作,同学小海大学毕业由于“专业不好”,足足找了2年才找到合适的工作,而我们这些当兵的一点社会经验都没有,政府会给我们怎么样的“政策性安置”呢?
这天,我正在家里发愁,小学同学晓明来找我,得知我的情况,他笑着对我说:“你可以找关系安排工作。”他的话让我一下子似乎“明白了”,于是我四处托人,可是,换来的都是“闭门羹”,理由几乎一致:转业安置需要考试,找关系也不行!眼看自己没有收入,妻子还身怀有孕,家庭陷入经济危机,于是,我只有在附近一家工厂临时打工。不久,县民政局通知转业军人即将考试,我只有白天打工,晚上抓紧时间复习,结果我竟然考了全县第三名,被安排到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原来,从去年开始县里转业军人安置采取档案分数和文科考试相结合的方法:部队荣誉质量数量代表档案分数,文化课考试代表文化分数,两者相加便是总分,然后按照考试名次在县政府指定的单位选择,名次越靠前越有选择单位的权利,这个方法大家自然没有异议。当我把我被安置的消息告诉晓明时,他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连说了几声“没想到”。
2013年县里又组织事业工人聘用制干部考试,报名的有500多人,只有15个录取名额。看着这么多人竞争,我的心里没底了,但是转念一想,既然报名了就好好复习吧!晓明也知道了,他神秘地告诉我,这次考试,也有县领导的驾驶员参加……说“没有关系的”参加考试是“陪太子读书”,刚听他的话我有些灰心,可是想到转业考试公开透明,顿时我有了底气。最后,通过笔试、考查、面试,我以总评11名的成绩考上了事业干部,而几个领导的驾驶员在第一关笔试就被“卡”下去了,一同考上的战友瞿锦龙还和我开玩笑说:“58元就提干了!”他说的58元是我们买考试教材《公共基础知识》的费用。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晓明的时候,他的眼睛睁得老大,第二次又说了几声“没想到”。
2014年县安委会组织安全杯征文,我想投稿,晓明又给我出主意“在评委中找关系吧!”这次,我心里又没底了,因为“高手在民间”,我开始扎实准备稿件……这次我得了三等奖,还得到奖金500元。我再把这个消息告诉晓明的时候,他第三次又挠起了脑袋“没想到”,我笑着对他说:“这已经是你第三次没想到,以后肯定还有第四次,第五次呢……”看着我,他不好意思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