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07月29日
一线新闻
03

“张思德”整装再出发

在革命圣地延安,有这么一个集体,有那么一群人,十六年如一日地为百姓做着一件又一件好事,他们被老乡们亲切地称作活着的张思德,在老乡眼中,他们是像张思德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人。

从“口号”到“名片”

1999年,在全国农网改造的大发展中,延安供电公司大胆地提出建立一支电力便民服务队,为辖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用电服务,服务队响亮地提出了“五心”特色服务,即:“接待客户热心、践行承诺真心、履行职责精心、售后服务诚心、志愿服务爱心”,从建队初期的“口号”到现在深深扎根老区人民心中的“名片”,“张思德”这一走,就是十六年。

服务队建设初期,得知枣园有了这样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队伍,家住延安枣园镇庙沟村的张思德同志的老战友、老红军崔同胜竖起大拇指赞扬服务队的队员们,“你们就像当年的张思德”。自此,延安供电公司第一支张思德电力便民服务队活跃在枣园镇的每个角落。“张思德”的任务就是为辖区内的用户提供最便捷、最贴心的用电服务。比如,常银子家的电灯坏了,叫“张思德”,电话打了,人来了,他家的门却锁了……一来一回三十多里山路白走了,队员们二话不说,赶往下一个抢修地。第二天,早早又去了,冰凉的锁子还挂在大门上,队员们只好去给邻居叮咛,人回来让他随时打电话,总归,电要修,灯要亮……第三天,家里终于有人了,当常银子的老母亲看到队员们时,不好意思地连声道歉,队员们麻利地换好灯泡起身就走,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与老乡攀谈,因为,枣园镇4000多用户在等着他们……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服务队每天工作很重复,服务的对象也很重复,但是,队长王龙经常说:“每次给乡亲们换灯泡、到家里收电费,都能感受到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工作起来也就更有劲儿了。”现如今,“张思德”在延安,已经不单单是那个为了革命牺牲的老红军,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电力人的“名片”。

从“支撑”到“引领”

“现在是老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服务队在服务方式上也从以前的提供用电‘支撑’向超前‘引领’上转变,让‘电’走在各项重点工程建设的最前端,我们准备好了,为了老区的发展,为了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张思德’整装再出发。”服务队队长王龙告诉笔者。

现在的延安,正行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圣地河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也在全面建设阶段。服务队逐渐将服务范围从普通百姓延伸至延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将“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延伸,进一步升华,为老区早日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延安新城建设是延安市委市政府实行“上山建城、中疏外扩”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寄托着延安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无限期望。在开工前,服务队多次与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了解新区建设用电需求,同时积极与陕西省电力公司争取项目,开辟用电服务“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先后30余次超过80余人次实地调研探讨新区基建电源及将来正式用电规划,服务队超前服务的做法显现出工程建设电力引领的优势,确保了工程在建设前、建设中以及完工后的不间断供电,为加快新区建设步伐做好“电保姆”。

从第一条基建临时电源的装机容量2970千伏安,到新增一条10千伏专线,再到现在的临时用电装机容量18770千伏安,每一个环节,服务队都是提前介入,主动沟通,真正做到各环节“无缝对接”。新区用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长,标志着新区建设已全面进入建设施工高峰期,预计整个新区建设规模基建用电装机总容量为49000万千伏安,为此,服务队通过积极协调沟通,优化供电方案,“量体裁衣”为新区建设一座110千伏变电站。目前,该变电站已全面开工建设。

变的是服务的手段,不变的是服务的宗旨,不论十六年前的青涩少年还是十六年后的中年骨干,国家电网张思德共产党员服务队在新时期的感召下,已经做好准备整装再出发。 (张佩华 栗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