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08月05日
一线新闻
03

丈量钢轨安全的“B超师”

“嘟……”一声哨响,这些探伤工们又把刚抬到钢轨上的探伤仪器抬下来,站在一旁列队等待火车过去,随后又把仪器抬上钢轨继续他们的探测工作。不到100米,已经避让了3次火车,而且每一次都要把这50公斤左右的探伤仪器抬上抬下。7月31日早晨8时整,钢轨“B超师”李刚又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李刚,今年43岁,西安工务段铁路探伤工。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7年,业务水平高,也喜欢钻研技术,做事认真负责的他多年被评为先进个人,由于长年都是一个人工作的缘故,所以他不太善于言辞,但是总能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他是探伤组的执机手,主要负责现场查看钢轨波形,迅速研判钢轨伤损情况。由于工作能力出色,三年前,他还与工友搭档,承包起了新丰镇2到6场631组道岔和180余条股道的加密探伤工作,期间共发现钢轨重伤600余处,有效防止了断轨事故发生,多次受到表彰奖励,被作业班的职工们称之为当之无愧的钢轨“B超大师”。

炎炎烈日炙烤着大地,钢轨的温度也逐渐上升。汗水已经浸透半截上衣的防护员走到放置轨温表的钢轨前,身体微蹲,拿起轨温表——50摄氏度,但这个时候还不是最高温度。据工作人员说,最高温度可以达到60摄氏度,但是为了防止钢轨伤损造成重大安全隐患,暑运期间,探伤工们还必须加密钢轨探伤频次,精检细探钢轨病害,提前研判断轨风险,全力确保暑运行车安全。每天,他们来回大概得走10.2公里的铁轨进行检测,不管天气多热,流多少汗,他们都得一步一个脚印,顺着铁轨延伸开去的方向,一寸一寸地向前探测着。

“这么长时间,我都习惯了这个工作,虽然辛苦点,但是工作比较稳定,待遇也挺好的,当兵后分到这儿,还是比较喜欢这份工作的。”李刚说,“干我们这一行的,就必须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上了铁道后,全部注意力都要集中在耳朵和眼睛上,耳朵要听着,眼睛要看着,有时候机器检测不到的盲区我们还必须要亲自动手检验,不能有一丝马虎,毕竟这是人命关天的事。”说着,他拿起小镜子和小锤头检查铁轨的叉心处,这个地方正是仪器无法检测的。

经过四个小时的细致检测,他们已经走了大概六公里,也到了该吃饭的时间了,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吃点随身带的干粮,喝点水,就这样先顶一下,“天气热得实在是吃不下,但是为了下午更好工作,多少还是得吃点。”李刚说。由于工作条件艰苦,也没有可以遮阳的地方,他们只能随便找一个地方坐着休息一会儿,喝点提前备好的防暑药品。

简单吃了点东西后,李刚和他的工友们又要继续下午的作业,脸上的汗水来不及擦拭就掉在了钢轨上,身上也早已湿透。可是前面还有很长的钢轨在等着他们去检测,即使再热也得坚持下去。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符茜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