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从图书折扣季变成文化嘉年华
上海书展开办十余年来,认可度和活跃度一路攀升,去年主会场的活动多达七百余场,活动数量是创办初期的好几倍。并且上海书展从2013年开始连续七天开放夜场,会场内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学者、作家、出版人、记者和读者齐聚一堂。展书、购书加之众多的新书发布签售会、学者作家的对谈和名家专场讲座,使书展变成了“文化嘉年华”,让出版人、记者、书展嘉宾和读者无比兴奋。
出版人和学者尽聚于此
“上海读者的读书购书热情太高了,那么热还要购票排长队进场,令人非常感动”,这是每年上海书展给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每次看到读者秩序井然地排队,他都会拍照发微博,因为这种情况在别的地方是没有的。
作为出版人,徐俊在书展上最大的收获是能够同作者和读者深入地交流。
海豚社社长俞晓群近五六年都会来参加上海书展,而且每次都会带上自己的老朋友、《读书》杂志前任主编沈昌文一起来。据俞晓群所述,沈先生已经85岁高龄,平时家人不让他出远门,不过上海书展是例外,所以每年沈先生都非常期待上海书展,“这同他的上海情结不可分,能和老友相聚他也非常开心。”
新闻记者:书展越做越好
中华读书报副总编辑王洪波这五六年来都会来参加上海书展,“一场也没拉,上海书展越做越好,名家越来越多。”中华读书报和上海的十来家出版社联系都很紧密,所以王洪波每年来上海书展主要是见人,包括业内人士、学者和作家。
在谈到上海书展是否变成了嘉年华时,王洪波认为“书展营造了一个全城读书或者书香的氛围,一个大型的城市也很需要这样的活动,通过宣传,将市民的目光聚集在读书这件事情上。”
嘉宾:会朋友是活动之外的最大乐趣
著名旅日作家李长声这几年每年都会来上海书展,他去年的收获是遇见了格非先生,而今年上海书展也有他自己的两场活动,“南京译林出版社和北京海豚出版社各出一本我的书,赶在了一起。”
李长声表示他喜欢在书展做活动,“不仅整个人处于书海中,而且仿佛遨游在读者的海洋里,感受读者,认识读者,看读者对书的那种热情非常受鼓舞。” □臧继贤
2013年8月15日,上海书展现场,读者排队等待意大利作家保罗·乔尔达诺(Paolo Giordano)签名。
2013年8月14日,上海思南公馆,贾平凹出席题为“城市,从传统到现代”的文学对话。
刘慈欣
2012年8月16日下午,英国著名作家大卫·米切尔和中国作家苏童在对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