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09月11日
北国周末
04

未完成的名画:悬而不决的诗性

“未完成”一直带有艺术史中无法定义的词性:它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故意而为的态度?一个声音或是一套信仰体系?

“未完成”是一个词语,一个在西方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如同“此在与存在”般的命题。在看重才智的时代,古罗马的大学者老普林尼曾声称“未完成”的艺术品比“已完成”的艺术品更有价值,因为它们更能表现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和思维过程。

判断一件作品是否“未完成”其实是开放的。“未完成”可以由多种时态组成:战争原因、艺术家构思的更改与舍弃、艺术家的状态或死亡,或是艺术家有意为之,抑或后人所标示的“未完成”。正如这场展览所展示的,关于“未完成”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现代主义初期。

“未完成”的痕迹在一部分文艺复兴时期所遗留的画作上非常明显,正如展览中帕尔米贾尼诺(Parmigianino)和佩里诺·德尔·瓦加(Perino del Vaga)的作品。这两幅同样是描绘圣母子和圣家族,有可能是由于战争或艺术家的迁徙而中止创作。在帕尔米贾尼诺的《圣母子》中,作品似乎一直在实验圣母的姿势与位置,在未被最后掩盖的棕色底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家之前所描画的痕迹。来自实验的痕迹,在德尔·瓦加的画作里体现得更为明显:整幅画面都处在非常薄的棕色地基状态中,除了人物的手接近完成状态,其余部分还保留在草稿与素描的状态中。如此一幅完美保存的未完成状态的文艺复兴画作是非常稀少的,据说这幅画经常用于教学,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技巧。木板上的细碎皲裂以及流畅自然的衣服褶皱使这幅画因为“未完成”而被赋予一种玄妙的美感——圣母与圣婴处在两种状态的对比中,仿佛天上与人间的对话,又仿佛耶稣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些诗化的比喻却不来自艺术家的设计,而来自偶然间“未完成”状态所带来的不经意的却错综复杂的节奏。其实在文艺复兴时期,很多藏家非常珍视“未完成”作品的收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未完成”和素描一样,都是对绝对眼力及“内行”艺术品位的考验。

无论是艺术家不在计算内的中止,还是在考虑内的绝妙收尾,这些“未完成”的艺术品在艺术史和艺术家的作品集中占据了某种奇特的位置,它们既引领我们去窥探历史中尘封的无尽可能,又引导我们迈向画作未来。当我们的艺术界还在执著于讨论“笔墨”、“线条”、“色彩”的时候,如此关于艺术本身的思考与命题使得一切明显的知识显得肤浅。

艺术作品从来不只是单一的展示与观看,也是艺术家思想与大众接受的周旋与对谈。艺术作品最终是欺骗了观者的眼睛还是引导我们走向朝圣之路,这是自艺术诞生以来就在寻找的终极意义,也是当代视觉机器所制造的仿象与拟象。判断“未完成”不是一个直接的过程。观看“未完成”的过程也被浸染着一层窥视癖的快感:那些本应被暴露出来的最终结果被永远地掩埋起来,而观众,乐此不疲地追着阿里阿德涅的线团走向迷宫深处。

“未完成”的艺术,也许在最大的意义上说明艺术家是自己作品意志的决断者,包括艺术史学家在内的观者再次解读或是掩盖了这种自由意志。 □杨姗姗

佩里诺·德尔·瓦加画作《圣家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