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09日
北国周末
04

弦歌不辍的西北联大

——评电影《古路坝灯火》

近日,我观看了由著名作家莫伸老师编剧并导演,陕西省委宣传部2013年度重点文艺创作资助项目,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城固县委县政府、西北工业大学联合摄制的电影《古路坝灯火》,它反映的是抗战中迁移到陕西汉中的西北联大师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它以城固县古路坝村的国立西北工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前身之一)为切入点,表现了西北联大师生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为祖国发奋学习,救亡图存,并矢志不移地在烽火中坚持学知识,坚持办教育,用教育和科技的力量来救国的一段史诗,是讴歌有民族节气,有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的一部优秀影片。

在众多表现抗日战争的题材中,这部影片选材独特,全片风格朴素,每位演员的形象都非常符合剧中的角色。尤其是全片在总体风格凝重的前提下,注重了让局部环境和具体细节彰显特色。一方面是抗战的烽火连天,另一方面是祖国山河的如诗如画。电影语言的流畅运用,演员表演的凝重朴素,又为全片增加了内在的厚重,直至影片结束。片中,鲁校务长那富有特色的南方方言、余专员陕西汉中方言的纯熟运用,都令人难忘。我特别注意到:女演员任晗饰演的徐丹凝,是一个典型的柔弱女子,但在整个抗战大环境的熏陶下,她却从柔弱的身躯里迸发出铿锵而坚毅的吼声,令人震撼。可以说,整部电影可赞可咏、可圈可点。

在所有的亮点中,我认为最值得赞赏的是电影《古路坝灯火》的主题和立意。一个“灯火”,蕴含了多少不尽的意味。影片在平实的叙事中,一点一滴地道出了“落后就要挨打!”,道出了救国必须发展教育,必须强盛科学的主旨。与当下众多的抗日神剧相比,《古路坝灯火》没有回避彼时敌强我弱的真实,没有粉饰和夸张那段难忘的历史,唯其如此,才具有了真正的感染力。其中工学院李院长面对余专员的儿子考试成绩不合格,因而不予录取的一段对白,掷地有声,它是影片思想内涵的展示和延伸,不仅令人动容,而且令人深思!

作为一部反映抗战历史的电影,影片中也有一些细节还不够完美,还值得商榷,比如西北工学院门楼上的校名和两翼墙上的校训按照当时的习惯,应当是从右至左排列而非从左至右,但这些都瑕不掩瑜,无法遮掩《古路坝灯火》高远的立意和精彩的诠释。 □马士琦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