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与残荷
□高红红
已是冬日,陪孩子们游玩西安周边的各大公园时,不经意间,发现荷塘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美景已不再现,眼前只是一株株孤零零的残荷。
曾在荷塘边上,看到一位年轻的女画家正全神贯注地在画板上创作。我和孩子们一起,站在她的旁边观看了许久。画板上的画是一株干枯的荷叶,草坪上也放了几张已经画好的形态各异的残荷。每张画的色彩并不夸张,却给人以某种深沉的触动。因为驻足在画家身旁多时,居然有机会和这位画家有了一些交流。她说,每年她都会画残荷,进入深秋和初冬,荷叶全干了的时候,她还会来再画;她喜欢残荷那种凄凉之美,而且她认为残荷是生命的一种延续,是生命的引子,更是新生的根基。
是的,一般人的确最容易注目夏日里娇艳的荷花,而却容易忽视秋日里的残荷。荷花盛开时,阵阵沁人心脾的荷香飘然而至,那种感觉不禁使人幽幽迷醉。唐李白在《采莲曲》中说:“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宋苏东坡《荷花媚·荷花》一词中有句:“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入秋后,荷塘里的荷花渐渐变得衰败,枯黄取代了翠绿,稀疏替代了繁茂,枯叶低首,茎干孤直,片片残荷在秋水里凋零着。面对此境,不由使人心生惆怅与落败之情。但是,那些残荷,也别具一番韵致。它们在秋水中风骨依旧,残枝挺立,自信孤傲,在荷池的淤泥中依然坚守着自然赋予的美。它们虽有些零零落落,但在纵横交错中仍不乏旋律和张力,好似并不理会荷池四周的萧条冷清,全然透出一副心洁则性净、性净则情宁、无欲则无畏的恣态。说它们有些清冷或凄凉,那或许是一个人面对此境而生的自我心境,而并非残荷天然的本性。残荷,就是残荷,它们只是自己。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春夏秋冬,无论是从兴盛走向衰败,还是从绽放变为凋枯,衰败也好,凋枯也罢,都不是一个简单终结,只是一个轮回而已。残荷,看似生命虽已衰败,但却还在延续另类之美;看似生命走入终结,实则孕育着未来的生机。残荷,难道不是繁茂之荷的发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