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09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陕北的山 东黄的意义 水天一色 荷与残荷 同事老成 书法(静思) 驿站 二维码 永远在路上 俗世爱情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同事老成

□舒添宇

老成晚我一年来到这个学校,拿的是西北大学地理专科文凭。

当初有不少人大惑不解,九十年代初,像老成手中含金量较高的毕业证,起码也是进县中的料。但事实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老成的社会活动能力没能够与时俱进,蜗居小镇初中一呆就是十几年。从当年的青涩小年轻步入了不惑之年,也算是桃李满园了。

老成对工作调动的事很少谈起,甚至是不屑于谈及。看看同来学校的同事一个个彩云追月、鸟飞高枝,到了称心如意的新单位,老成硬是在这所山区学校坚守了漫长的二十年。

老成为人很低调,爱好单一,除了一心扑在教学上,业余时间便是守着一台袖珍收音机,听听新闻,特别是NBA球赛,也算得上是个编外球迷。跟其他铁杆球迷不同的是老成跟球类运动完全绝缘。在这一点上,老成堪称“言行不一”的“口的巨人,行的矮子”,但这丝毫不影响老成对NBA的热爱。

老成教学成绩颇不赖,教育局颁发的获奖证书有一大摞,但这并未影响到老成的命运并为之带来转机。从来没有人提起把老成调回家乡附近的学校,以便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以及没有工作的妻子。也许是像老成这样的人太普通了,让领导无法想起来。有人说老成舍不得花钱打点疏通上上下下的关系,其实老成心里不全是这样想。他性格过于耿介,总认为工作调动就跟太阳每天东起西落一样自然而然,单纯干净。他就拼命工作,好让哪个好心的领导良心发现,把他调走。燕子来了又飞走了,杨柳枯了又变绿了,桃花开了又凋谢了,黄瓜菜都凉了,老成也就不再想调动的事。别人问起来,老成竟勃然变色,怒目圆睁,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平时很斯文的人也撂出粗话:“甭说了,恶心!老子大不了干到退休,总能够告老还乡……”说这话,老程一脸的不屑、义愤,也隐隐有些悲哀。老成对调动怕早已心灰意冷,抱定了“身老沧州”的打算。

老成也真够难的,全家就靠他一个人挣工资生活。光景挺拮据的,一件衣服往往要穿好多年,直到洗得发白再也穿不出来。班车还没有开通的时候,老成周末回家是从小路走回去,尽管只有四十多里山路,但一个人独自穿行在乱石、丛林中,滋味怕是不太好受吧。

老成也不是没有进城的机会。有一年,私立学校的董事长仰慕老成的专业特长,亲自驱车到老成家里请他加盟。那时候,私立学校老师的工资比公办学校的要高出很多,不知是什么原因,老成竟婉言谢绝了。当然,老成考虑多的是进了私立学校日后退休了养老问题无法保障,也是人之常情。现在看来,如果当初老成一咬牙跳到私立,不但免费进了城,怕连房子也买了。再摊上个“官二代”学生,那前途就无限光明了。县城另一所私立学校的一位老师,也是乡下的,他带的班上有一个某局领导的公子,他竟通过这个桥梁把妻子从乡下调动到城里,自己的工作也得到两全其美的安排。按老成的工作能力,肯定不比那位老师差,大家都觉得老成太迂腐了,死脑筋。

知道老成的人都替老成抱不平,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成绩显著的老成,怎么就被遗忘了呢?一年一度县教育局组织教学质量奖惩兑现大会,老成参加了多少次,再贵人多忘事的领导们也应该对老成有印象了,这么一位好老师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可惜了。有时候,看着老成默默无闻的、与世无争的样子,我心里掠过丝丝难以名状的滋味。是啊,老成毕竟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农村学校,这一点,学校知道,学生知道,父老乡亲知道。别人问老成:“后悔不?”“啥后悔的,职业是自己选择的,不偷不抢,光明正大,当老师的进了城也发不了财。”不知老成是真不悔还是假不悔。

对老成的评价,我不知道是该贬还是该褒。但我毫不怀疑,老成的的确确是一位掏心掏肺工作的好老师,基础教育正是有着无数像老成这样的老黄牛才有了希望,国家也才更有前途。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