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重点工作有亮点 亮点工作有特色 特色工作有创新
——安康市汉滨区总工会“三服务两加强”工作透视
今年以来,安康市汉滨区总工会在坚持贯彻落实“三服务一加强”工作部署中,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提出了“三服务两加强”工作理念和目标任务,其中增加的一项内容就是“加强职工文体活动”。他们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作风要求贯穿于所有工作全过程,依靠扎实作风,推动具体落实,实现了“重点工作有亮点、亮点工作有特色、特色工作有创新”的生动局面。
重点工作有亮点
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组建工会”的要求,他们采取切实措施,强化落实力度,超额完成了工会组织组建和会员发展任务。截至11月底,全区共发展工会组织65家,其中在农民工集中入会行动中,组建工会13家,发展会员1357人;组建非公企业工会42家,发展会员2598人;组建机关事业单位工会9家,发展会员250人。
推行年度重点工会目标任务落实长效机制建设。他们在年初制定任务分解表,各部、室结合各自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为基层工会办实事、办好事的服务项目,建立了年度重点工作台账。副主席谢承功说:“通过一本重点工作台账,可以看到一年内要做哪些重点工作,每个月又该干啥,具体由哪个部门、由谁来负责,什么时间落实,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此,保证了各项工作责任得到充分夯实,各项任务得到有力落实。
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取得三大实效。大力推行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普遍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工作,并将其纳入工会目标考核责任制,全区签订专项工资集体合同企业25家,职工2500人;加强劳动争议预防、预警和调处机制建设,与区人社局、区工商局、区经贸局等相关单位通力合作,形成了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结合完善工会信访维权工作机制,制定了信访维权工作制度,推行工会主席接待日制度。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共解决职工诉求52人次,受理劳动争议纠纷13件,全区各级工会追讨拖欠工资近百万元,争取工伤索赔150余万元。
工会工作财力保障再上新台阶。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和区财政局的大力支持,将全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会经费预算,按照新工资标准进行预算划拨,仅此一项使全区的工会经费收入较上年度有了大幅度增长。
亮点工作有特色
“盼望这样的文体活动能够经常搞下去。”针对今年4月份该区组织开展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拔河等系列职工文体活动,安康世纪恒天建设集团公司工会主席章兴安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他们不仅将4月份确定为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月,还将2015年确定为“职工文体活动年”。从农历正月十五举办“迎新春灯谜晚会”开始,到12月份,先后组织开展了“迎国庆”职工健步走和“舞龙头、走前列”职工国标舞交谊舞大赛、全区职工书法、绘画、摄影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职工文体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体育生活,不仅使工会影响力显著增强,也成为他们全年特色工作的一大亮点。
汉滨区总工会主席王衍柏告诉记者,之所以加强职工文体活动,还是从服务大局、促进全区中心工作的角度出发,为了激发职工群众热情,凝聚人心和力量,使广大职工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各单位将职工的正常文体生活环境还给广大职工群众,促进职工加强健身锻炼,推动文明健康生活新风尚的形成。
在职工文体活动之外,他们在五一前夕召开了全区劳模座谈会,联合《汉滨时报》、安康电视台等市内各大新闻媒体,创办了《劳模风采》等专题宣传栏目,集中报道了全区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力荐和配合《陕西工人报》等新闻媒体对全国劳动模范、汉滨区瀛湖镇天柱山村支部书记张明俊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促进全区广泛形成了深入学习劳动模范、推动全区中心工作任务完成的浓郁社会氛围。
特色工作有创新
在努力帮助困难职工排忧解难方面,他们特别注重帮扶举创新措,让这项特色工作能够最大程度、最方便快捷的让职工受益。为此,他们在全力实施“会、站、家”一体化建设中,不断创新“四季送”活动形式,进一步完善困难职工档案,简化帮扶救助手续,逐步加大对困难职工、农民工的帮扶救助力度。“双节”期间筹集资金175万元,走访慰问困难职工8200余人次;送清凉活动筹措资金16万元,深入76个企事业单位慰问一线职工3500人;“金秋助学”活动筹集资金29.6万元,帮助74名学子圆梦大学;前三季度,累计参加职工互助保障11187人,收取保金120万元,721人次享受了赔付待遇68.4万元。
与此,创新对困难职工的法律援助,他们依托陕西理衡律师事务所,成立了汉滨区总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聘请李平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同时,依此有效发挥其在工会法制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邀请工作站成员走进企业或工会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专题课堂,为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辅导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创新技能培训与就业帮扶。他们借助“安康佳信家政公司”平台,成立了汉滨区总工会职工技能培训中心,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农民工等实行免费培训、免费发证、免费推荐就业“三免费”服务。该中心自成立后,已先后举办家政和月嫂两个专业技能培训班,所有参加培训人员经考试均取得专业资格证书,有就业愿望者推荐就业。
本报记者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