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同学锁牢
□杨莉
和初中同学锁牢相遇,是在一次一位同学的父亲过世,大家都去帮忙料理后事时,碰巧遇上的,二十多年没见过面,猛然打招呼,彼此都还有点面生,互报姓名才从记忆中唤醒,是啊,变化太大了,一个个都快变成老头老太太了,结婚早的同学,已是爷爷奶奶了,能不老吗?大家感叹之余,互相留了联系方式,相约以后不管谁家有事,不管大小,要相互告知,同学也能相聚叙旧。
今年十月的一天,接到一个电话,说我是辛文斌,我要给儿子娶媳妇了,到时候请同学们来喝喜酒,热闹热闹。我愣了一下,哪个辛文斌,对方哈哈一笑,就是锁牢撒,我恍然大悟,笑道,你个锁牢,直接说锁牢就行了,还报个大名,五十岁不到,就要给儿子娶媳妇了,恭喜恭喜,到时候我一定来。
放下电话,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被锁牢的一个电话带到了孩提时代,我和锁牢同在一个乡,村子挨着村子,同饮一条河的水,山里人口本来就不多,彼此也都知道,小学是在村子的教学点上的。上初中时,全乡的孩子集中在一起,整个乡只有一所初级中学,初一年级只有两个班,我和锁牢分在一班。上课第一天,班主任让每个新生站起来自报姓名互相介绍,当轮到锁牢时,半天不见说话,同学们都把目光集中在一个个子不高的男同学那里,只见他憋红了脸,说,我叫辛锁牢,我爸给我起的名字,大概是嫌名字不好听吧,后来班主任帮锁牢起了大名,文斌。同学们还是习惯叫他锁牢。初中的三年里,锁牢学习很用功,很努力,由于家庭困难,每天中午只吃从家里带的干粮,舍不得在灶上买饭吃。锁牢是孩子中的老大,兄弟姊妹五个,父亲身体也不好,锁牢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回家帮父亲,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锁牢儿子的婚礼,大家如期而至,人到中年的他,相貌和个头变化不大,比以前壮实了许多,黑红的脸庞,额头稍微有点秃顶,很会说话,和上学时判若两人。最热闹的是锁牢儿子的喜宴摆了七十多桌,前来贺喜的人们络绎不绝,县城来了许多朋友,小车从村头排到了村尾,给偏僻的小山村增添了色彩。我们在县城上班的一族自愧不如。原来,锁牢初中毕业回家帮父亲种地,辛苦一年有时粮都不够吃,能吃苦的锁牢承包了乡上到各村的邮政业务,也就是农村说的送信的。因为有些村庄自行车都到不了,要靠步行,加上工资低,没人愿意去,锁牢凭着毅力一干就是五年,每村每户的报纸信件都如期送到,渐渐和各个村的人们熟悉,谁家需要买个针头线脑他都会捎上,从不嫌麻烦,在乡上十里八村小有名气。县邮政局看锁牢工作认真,靠得住,主动找锁牢又把县上到乡上的业务给了他,这下锁牢更是如鱼得水,干劲十足,加上业务量大,自行车换成了三轮车,十几年来,不管春夏秋冬,烈日雨雪,在那条熟悉的公路上往返,收获了全乡人们信任的同时,也改变了家庭的生活条件。他在家里老房子的旁边盖起了两层的楼房,帮弟弟娶了媳妇,妹妹也体体面面地出嫁成家,一家人其乐融融。现在锁牢每月的收入都在六七千元,锁牢打算,给儿子结婚后,买个客货两用车,现在网上买东西的人多了,三轮车满足不了需求,自己也跑不动了,邮政业务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准备安心务果园,还想办个养猪场,利用果园旁边山坡天然的优势散养,这样养出的猪肉才好吃。锁牢说,人不能闲着。
这就是靠勤劳过上好日子的我的同学,锁牢。祝福他,愿锁牢牢牢锁住自己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