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国地双方签订八个重点合作项目推进协议书
西安国地税合作迈入“快车道”
本报讯(陈显信 李亚安)近日,西安市国地税召开合作工作推进会,双方领导共同签署了《重点项目合作推进协议书》,征管、纳税服务等核心环节负责单位分别签订了国、地税《征管基础工作》、《税收风险管理》、《税收分析》、《纳税服务》、《大企业税收管理》、《税务文化建设》、《税收信息管理》、《税务稽查》共八个重点项目合作推进协议书。这标志着西安市国、地税合作迈入了快车道,纳税人则有望从中获得更多便利。
近年来,西安市国地税积极加强国地税合作,不断创新合作形式,拓宽合作领域,在资源共享、联合服务、征管互助、协同执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工作合力。目前,国地税合作项目已达35项,实现了1+1>2的积极效应。
自2013年以来,西安市国税局、地税局先后制定了国地税合作综合制度及信息共享、纳税评估、纳税服务、税务稽查、税源调查等多个专项制度,在加大税收征管力度、降低办税成本的同时,为纳税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2014年6月,双方联合促成地方人大制定了《西安市税收保障条例》,并由地方政府牵头搭建了财源建设平台,为双方获取有效涉税信息和行政协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数据信息不对称、互为缺位,一直是困扰税源控管、税收征管、纳税服务的管理难题。多年来,西安市国地税加大数据共享工作的力度,将数据交换从人工转向网络化、自动化,交换频率从不定期转向定期或实时,交换内容从单项业务信息向全领域全量信息转变,解决了户籍管理瓶颈、基础管理和纳税服务工作需求等难题,适应了风险管理防控需求。截至目前,西安国地税已在户籍管理、风险管理、税务稽查、大企业税收管理和发票管理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数据实时交换,充分发挥信息共享优势,联合管理的效果和威慑力逐步显现。2012年以来,西安市国地税与公安经侦支队联合,相继破获了多起特大出售假发票案,捣毁假发票窝点14个,查获各类假发票160余万份,总面额3000多亿元,查获假税务、城建、公安、工商、医院等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公章3000余枚。
长期以来,纳税人到国税部门申请代开发票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后,需要再到地税部门缴纳地方税费,存在多处跑、缴税不便捷等问题。2014年7月1日,西安市国税局、西安市地税局共同制定了一系列代征工作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代征工作制度,自开展代征地方税费以来,国税部门共代征地方税费5329万元,其中:城建税789万元、教育费附加353万元,地方教育附加235万元,个人所得税3952万元。委托国税部门代征地方税费的合作拓宽了国地税合作领域,节约了办税成本,达到了征纳互利互赢。
在纳税服务方面,自2012年起,西安市开始搭建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逐步实现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代开等业务国地税“一厅通办”。双方还各自开发数据交换平台,通过定期对纳税人基础信息、纳税申报信息、发票信息等数据进行交换共享,防范和降低税收管理风险。同时,全面使用总局开发的12366纳税服务热线系统,应运用技术手段,实现相互转接咨询电话,对重点联系企业、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共同开展税收政策预约专业咨询服务,联合组建以税收业务骨干、专家、学者和中介机构相关业务人员的专家团队,组织业务研讨,加强交流合作,为纳税服务热线和纳税人咨询提供业务支持保障。
在纳税信用评价管理方面,西安市国地税共同支持企业发展,先后与兴业银行、中国银行、长安银行等推出“诚信纳税贷”、“银税通”等税银互动平台。截至目前,税银合作已为2000余户小微企业融资3.41亿元。
“随着总局国地税合作工作规范的出台,西安市地税局与国税局不断创新合作形式,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起涵盖税收征管、数据共享、纳税服务、税务稽查、风险管理的多环节多方位立体协作网络。”西安市地税务局局长李毅刚在推进会上表示,国地税合作是推进国地税部门业务提质增速、纳税人减负、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的重要途径。通过服务联合,将着力解决纳税人“办税多头跑、政策多口径”等问题。
目前,西安市国地税正对新推出的八个重点合作项目进行细化,从建立健全会议制度、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和合作考核机制等入手,协调处理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合作内容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