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27日
一线新闻
03

春运中的“逆爱”坚守

隆冬腊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让陕西这个暖冬多了几份萧瑟与阴冷。苍幕残雪之下,蒲城县陈庄镇思补村的一个小院里,灯光在清晨6时许已早早亮起。黄中安安排好家里春节期间准备的活计,就要赶往彬县西火车站施工。看着妻子送行的身影,老黄叮咛了一句“保重”就匆匆上路了。

春节回家是一场奔向爱的接力赛,也是人们无法规避的情感归宿。不管您已经回家,或正跋涉在回家的路上,无论多么艰辛,相信每个人脸上都溢满会心的笑容。因为有爱,才让这个回家的路途显得如此举足轻重。铁路作为一种亲民的交通工具,为确保线路平安运行,总有这样一些铁路人“逆爱”而行,老黄就是这“逆行”大军中的一员。

黄中安是西安工务机械段机械化线路一车间的职工,这个单位是一个常年流动施工的单位,哪里线路需要维护就要赶到哪里。

这次去施工地点的路因偏僻而显漫长,频频乘换公交、火车最后步行几千米才能到达。1月23日9时20分挤上K8229次火车后,他靠在车门上暂短休息。“自从转业来到这个单位,一干就是六年。现在自己早已经习惯了春节前施工的现状,家人也习惯了自己不在家的生活。”老黄笑着说。

13时40分到达停驻车站。老黄首先要检查机械车辆,维护保养设备。春运期间保障机械的运行作业安全就更为重要。

18时20分,车辆运行至西平线长武至长庆桥施工区段,随着命令下达,金黄色的捣固车,在傍晚信号灯的辉耀下迅速到达指定作业位置。只见捣固车左右两侧的48个捣镐,做出有节奏的“前行、震动插入枕底”的连贯动作,以每分钟几米的维修进度前行。

紧随在捣固车后面的老黄及其工友们,有的拿着轨距尺认真检查核对线路尺寸,有的对捣固作业标准进行盯控,有的拿着九齿叉对捣固后的线路进行道碴回填。20时20分,施工结束,捣固车在悠扬的汽笛声中缓缓驶入当晚的驻地彬县西车站。

像老黄一样常年居住在宿营车上的工友在这个队有20多名,他们平均年龄30岁,由于施工任务辗转于铁路沿线各个站区,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捣固车就成了他们流动的家,一年里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他们都在车上度过,一直有“铁路吉普赛人”之称,杜志刚则是这个“家”的家长。

相对于其他工友来讲,41岁的队长杜志刚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哥”了,为了给职工做好表率,主动放弃许多休息时间,一心扑在现场。常年风里来雨里去,艰辛可想而知。艰苦的条件、繁重的工作,使原本只有四十多岁的他看上去要比同龄人苍老许多。

“可以说铁路沿线到处都有我们的家。运气好时,可以住到附近条件好的城镇上,车上的生活用水用电及生活用品都比较方便。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只能就近住偏僻的站区。吃饭、用电、用水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件难事,都要依靠职工们手提肩扛来保障。”杜志刚说。

由于没有固定的施工时间,为了充分利用时间保障好线路的状态。他们基本上要提前2、3个小时做好出车准备。开车时带上一些食品,工闲时吃上两口就是一顿。身处喧嚣闹市的人们很难体会他们的艰苦和辛酸。

说到家,杜志刚的眼眶湿润了。他告诉笔者,这辈子亏欠家人太多太多。但工务维修工作就是这样,没有吃苦精神真干不下来。年轻时也有过逃离铁路的念头,面对妻子的抱怨、儿子期盼的眼神,很想重新找份工作过正常人的生活。但每次看到列车从维修过的钢轨上又快又安全地通过,心里由衷欣慰和自豪,于是一干就是十多年。

郭杨和赵琳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作为这个“大家庭”里少有的女孩,单位艰苦的环境和清苦的生活,离她们当初的理想差距太大。但在队上的这段时间,职工们都像大哥哥一样呵护着她们的生活和学习。使这俩姑娘有了自己的思考。问及留下的理由,她们笑着展示在防护服背后的涂鸦——春运“2016要微笑”,诠释了一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千家万户都沉浸在天伦之乐中。这一群与钢轨打交道的铁路工务汉子们,又开始收拾工具和设备,准备登上新的施工地段的捣固车。为了千万旅客的平安出行,为了千家万户的团聚,继续着他们的坚守、奉献! 文/图 郭永良

妻子为临行的黄中安整理背包

施工前黄中安在检查作业悬线是否完好

郭杨和赵琳在防护服上涂鸦心声

郭杨给职工们准备夜间的餐饭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