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2月17日
一线新闻
03

释放智慧能量 领军技术创新

——记陕西省杰出能工巧匠王勇军

不知何时,王勇军与“春运”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跟春运的缘分是怎样的呢?

“一年十个多月,我们车间都很忙,但到每年的春运前后,所有的客车都要派上用场了,我们车间却闲下来了!”王勇军如是说。

在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原西安车辆厂,现更名为中国中车西安车辆有限公司)客修事业部钢结构车间工作了26年的王勇军,一直从事的是铁路客车检修工作,与铁路客车“打交道”。

1989年,从技校毕业时,他的专业是机械钳工,爱好学习的他,现已经是集机械、液压、电器、气动、数控与自动化各个专业于一身了,并先后取得了机修钳工高级技师、高级电工和高级铆工技术资格。

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他,多年来,为车间、事业部和公司工装改进与设计以及技术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完成技术创新16项,7项获公司奖励,其中5项已申报发明专利,仅2015年一年创新项目就有8项。

采访前,工会工作人员就说:“王勇军的闪光点在创新!”

近年来铁路客车产品不断升级,车间设备工装也随之快速升级和改造,新增了多台数控设备。王勇军在第一时间熟悉和掌握了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并结合车间生产实际进行操作编程、维护保养,确保了设备的正常使用、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回忆起25K型铁路客车台车气室保压试验装置项目,王勇军记忆犹新。那是2012年十一前夕,当时正值客修系统实施产品战略提升、加大客车检修档次规格、实施新型客车25K型试验检修工作之际,他临危授命,立即投入到25K型车关键部位即台车检修工装设计制作的攻坚战之中。

“接到任务时,是国庆假的前一天,接连四天,我一直在画图。每天画十几个小时,吃饭时,右手都伸不开了,手不停地发抖。四天时间,画了40多张图。”王勇军说。

仅用6天时间,完成了25K型台车检修测试与实验工装设计任务。在设备试制、调试和应用过程中一次成功,填补了公司25K型铁路客车检修手段的空白,为批量检修25K型车关键部位台车的质量效能检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他还先后独立完成了空调车铁垫组合冲模,锅茶炉水箱保压试验装置,煮洗池单梁吊装遥控装置及电子过载保护装置的设计和改造施工等多项创新工作。另外,他完成了厂房照明自动控制装置的改造、电动升降架光电联锁保护装置的试制、电动升降架防坠落保护装置的选型和改造、台车助推器设计和制作、对车间36台焊接变阻器焊接电缆快速连接装置改造,该装置可简化焊工接线,延长变阻器使用寿命等。

其实他的很多创新发明,看似很简单,但一般人就是想不到,觉得不可思议。他的台车助推器,用两块12V20A的蓄电池作为动力源,检修时,推动45T的车体移动,避免了一般用牵引车、卷扬机,占地大,费用大,耗费人力、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问题,克服了推移台车需人钻在车下用撬杠的安全隐患。

他发明的线槽接地螺柱专用焊枪投入使用后,减少检修成本和检修工序,极大地缩短了检修周期,提高了焊接质量,缓解了台位紧张的问题。按每年70辆线槽客车算,每年可节约成本14万元以上。

他的得意弟子杨洪良之前总抱怨说:“师傅别搞创新了,太累了!”,现在他却总对人赞不绝口:“师傅的创新项目,在发明期间实在是太累,一旦成功,投入使用,全都是省时省力,效率很高!我也要向师傅多多学习,多搞发明创新!”

本报记者 古晓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