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春天
□邢明河
李白有句千古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不仅是李白花钱时的写照,也表明了李白在现实生活中对金钱的态度。
据记载,李白刚到扬州的头一年,就花掉30万钱,接济落魄文人。30万钱按现在换算,大概相当于今天的60到90万元。如果再算上他自己的花销,那又该是多少?而这仅是一年内的花销,在他后来的漫游历程中,他出手随意阔绰,那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尽兴,也绝对称得上是“奢侈”“挥霍”。
李白之所以敢如此潇洒,认为“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因为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的创作,不仅质量上达到我国诗歌的顶峰,而且数量也令人惊叹,他一生写作诗文9000多首。李白创作不仅多产而且速度快,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喝一斗酒就能写百篇诗,当然是夸张,却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李白的才气与豪情。
李白因诗写得好而被唐玄宗接见,而第一次见面,唐玄宗就起身下榻,并亲自为他调了一杯羹。这是何等的待遇!那时虽没有稿酬版税,但写作也能带来经济效益,比如经常有人请他写作,为他提供漫游经费,即使他在朝廷受到排挤,唐玄宗对他的处理也是赐金放还。当然这并不是李白所想,李白所追求的是辅佐皇帝,治国安邦,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迎来自己的政治春天。
卓绝盖世的个人才华,以及对人生前途的无限憧憬,让李白成为了一个“春光无限好”的理想主义者,他的心中一直像春天般绚烂,盎然,富于激情,他相信只要播种就会有收获。即使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后,他也将此看作是展示自己才华的契机,所以当永王李麟请他做幕僚时,他欣然前往而且写出了“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戌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的《永王东巡歌》。安禄山攻陷长安前唐玄宗让二儿子永王主持江南事物。在李白眼里,永王就像南风一样,会一扫北方乱军,从而西入长安,光复大唐王朝。即使是在后来流放夜郎时,李白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在接到唐玄宗大赦令时,李白更是精神焕发,当时60岁的他,还抒发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豪情,恨不得快快返回,寻求机遇,再展宏图,但现实给予李白的不是绚烂盎然的春天,而仍然是场寒冬。在返回的途中,李白并没有得到朝廷要使用他的消息,他已到了垂暮之年,无力回天,只给后人留下了一曲豪情万丈的政治挽歌,但他给历史和民族留下了诗歌永久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