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4月21日
观察·读书
04

清清湖水 简朴为美

——读《瓦尔登湖》札记

“简朴为美”的要义

作为19世纪哈佛的高材生、受到爱默生思想影响而成为“简朴生活”宗师的梭罗,他为什么要主倡简朴?探寻“简朴生活”的真谛有意义吗?先不说托尔斯泰、圣雄甘地等人受其思想的影响,从而改写了其民族或国家的命运,单从他在《瓦尔登湖》中所具体阐发的有关简朴的要义看,也对我们每个人都有思想和生活上的启发:

“奢侈的生活必然结出奢侈的果实……哲学教授一抓一大把,可是哲学家却难得有一个。”

“要成为人类生活的公正无私而又充满智慧的旁观者,他必定要身处安贫乐道这样一种有利的地位上。”

他的上述言论贯穿着一个核心,即人应该占用尽量少的自然(或社会物质条件)空间,以求取精神上的更大空间,亦即他的“简朴生活”逻辑理念。内心充满物欲,不能拙守清贫、“安贫乐道”,就不可能收获精神上的硕果,也不可能真正成为人类精神领域中的领军人物。梭罗的某些观点令我激赏,正是因为他的类似这样的精辟言论对我们当今社会仍具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这里所说“奢侈的生活必然结出奢侈的果实……哲学教授一抓一大把,可是哲学家却难得有一个”,不就说的是我们中国眼下的现状吗?这几年中国的硕士、博士比哪个国家都增长得快,可思想界、科学界对世界有影响的学者大家,又有几人呢?在同等的精神空间状态下,自然、物质空间追求的越是太多太大,前者便势必越是缩小。中国当今竞逐生存物质空间的结果,便是使精神空间以指数级在委顿缩小。

垂钓于思想长河的诗人

结庐湖畔,且一住就是两年多,这对当今一些物欲熏心者来说,无疑是在“虚掷”时光,但对完成《瓦尔登湖》人生体验笔记的梭罗来说,却是在垂钓于人类思想的长河之中:

“时间只是供我垂钓的溪流。我饮着溪水;我饮着溪水时望见了它的沙床,竟觉得它是多么浅啊!它浅浅的一层溪水流逝了,但永恒留在了原处。我愿痛饮,我愿在天空垂钓,天空的底层连缀着卵石般的星辰……”

“……这样做并非是我虚掷了光阴,而是大大延长了我有限的生命。”

这段极富诗意、极为充满丰富想像力的抒情文字,表达了梭罗“垂钓”、探索人类自然与社会真谛的一种豪情。作者希望他能用他“汇集了所有官能”的头脑,去开挖出富饶的智慧矿藏,那“浅浅的沙床”,代表着作者思想触及到事物真相的地方。作者并豪迈地预言,他的思想结晶,他所开挖出的哲思宝藏,必将成为人类思想长河中一朵永恒的浪花,将“永恒留在了原处”。于“天空垂钓”的想像,见出作者更乐于游弋于不胜其深的广袤的思维空间的喜悦心情。用处于清幽环境下的大脑垂钓人类的智慧,垂钓属于生命本真的东西,这正是作者认为他延伸了生命长度的理由。在反复读着这样的思想与情感并茂的文字中,我被陶醉了!

“黎明情结”下的精神贵族

博学的梭罗引我国“四书”之一的《大学》中的名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借以阐发他的“黎明情结”:“据说,在成汤王的浴盆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深知其中之意……对于思维活跃、精力旺盛而紧紧追随太阳脚步的人而言,白日便是它永远的清晨。”如果说,告诉人们要学习成汤王的黎明情结,将一个个白昼看成“永远的清晨”,只是梭罗引经据典下对古人智慧的一个概括,那么,他以不同人在对待黎明到来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生活姿态,进而划分出庸人、哲人和诗人的区别,则是索罗就黎明情结发出的惊世骇俗之语:

“数以百万计的人们醒来就是为了尽力去服那体力的苦役,但百万人之中却有一人醒来是为了去服那智慧的苦役;而数以亿计的人之中,也只有一人,过着诗意盎然而又神圣的生活。”

在此,梭罗为我们作了对庸人、哲人和诗人在本质和数量上的界定:在黎明到来之际,庸人想的是“为了尽力去服那体力的苦役”;而哲人想的是“为了去服那智慧的苦役”;只有少之又少的诗人“过着诗意盎然而又神圣的生活。”可见,世间过着向内扩展的“精神贵族”生活的,仅百万分之一或一亿分之一而已。而正是靠着这些思想和精神上凤毛鱗角的一族,擎起了我们人类未来发展的天空!

读着《瓦尔登湖》,在一遍遍咀嚼着这些闪射着思想光芒的语句中,我仿佛也置身于那迷离的湖边和那密密的树林深处了。感谢梭罗带我走进了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附近的这一湖泊胜地,走进了这一镌刻着人类卓越思想家哲思履痕的精神圣地! □崔江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