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4月26日

陕西工人报视野 寻访柳青长安的足迹 秦岭的名称,何时才有 “红叶”溯源 作家要有向真理低头的勇气

当前版:第A4版:视野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视野
04

秦岭的名称,何时才有

——“秦岭,天下之大阻也”辩误

秦岭,是闻名世界、影响古今的一座名山,但是,秦岭的名称起于何时,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许多人(截至笔者本文以前网上的说法只有这一种)说:“司马迁在他那著名的《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这句话之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可是,鄙人近几年翻阅了许多《史记》版本,都没有找出这一句被称之为经典的话。在《史记》的正文里面,没有一句关于“秦岭”的用语,只是在著名的“三家注”里发现了三处关于“秦岭”的字句。兹录如下:

《史记·封禅书第六》

霸、产、正义曰括地志云:“灞水,古滋水也,亦名蓝谷水,即秦岭水之下流也,雍州蓝田县。浐水即荆溪狗枷之下流也,在雍州万年县也。”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樊哙)至栎阳,正义曰雍州县。赐食邑杜之樊乡。索隐曰案:杜陵有樊乡。三秦记曰“长安正南,山名秦岭,谷名子午,一名樊川,一名御宿”。樊乡即樊川也。

《史记·匈奴列传第五十》

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正义曰括地志云:“绵诸城,秦州秦岭县北五十六里。汉绵诸道,属天水郡。”绲戎、正义曰上音昆。字当作“混”。

所谓《史记》“三家注”指的是裴骃注《史记集解》、司马贞注《史记索隐》和张守节注《史记正义》。《集解》主要汇聚他人的解释;《索引》在解释原文时,除了发表个人的意见外,也引述他人的解释;《正义》除了解释原文、说明地理之外,还对一些字加了音注。裴骃是南朝刘宋时人,司马贞和张守节皆为唐朝人。刘宋时期的裴骃注《史记集解》没有出现“秦岭”一词,其他两位唐人的注释里分别有“秦岭”出现,一个是地名,即秦州秦岭县,两个是山名。

《括地志》是唐朝时的著作。《三秦记》却是是汉代人辛氏所撰。存一卷。三秦,即战国时秦国的故地。项羽灭秦以后,分其地为雍、塞、翟三国,因而谓之三秦。著者辛氏,汉代学者,名字不详。该书记录了秦汉时三秦的地理、沿革、民情、都邑、宫室和山川。司马贞所引述的《三秦记》的记述说:“长安正南,山名秦岭。”

笔者据此查阅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三秦记辑注》“秦岭”条记:“秦岭东起商洛,西尽汧陇,东西八百里。岭根水北流入渭,号为八百里秦川。”下一条即:“秦岭东起商洛,西尽汧陇,绵亘千里,经万壑千谷不能断绝,盖南山之脊,江河之水所由分处,故岭南皆谓江,岭北皆谓河。”由此可知,最迟在西汉时期辛氏撰写《三秦记》的时候,“秦岭”之名已经出现了。

至于“秦岭,天下之大阻也”是谁胡乱编撰的“司马迁《史记》语”,不足为信。然而,这种借助古代名人编撰的“经典记述”,却以讹传讹,扰乱视听,竟然也被许多文化学者在各种场合所引用,岂不令人痛心!

据长期研究秦人来源的赵学智先生(网名牧马人)研究,“秦岭,天下之大阻也”是网民根据《汉书·东方朔传》之“夫南山,天下之阻也”篡改而来。由此可见,东汉时期,南山依然是秦岭的通用名。

秦岭在古代普遍被称之为“南山”“终南山”。当然,这里的“南山”称呼是针对长安和关中而言的一个地理位置概念。据《三秦记》上说:“秦岭东起商雒,西尽汧陇,东西八百里。”这就是八百里秦川的来由。《汉书》上也说:“秦地有南山。”《汉书·东方朔传》记载得更加明白:“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河渭,其地从陇以东,商以西,厥壤肥饶。”明确表示古秦岭的地域并不像现代意义上的秦岭那么大,是被限定在商洛至宝鸡陇西一带。然而,“终南山”的范围更小,他只是针对长安以南的那一段山谷而言,大概是指蓝田至周至一带。周至以西就是太白山的区域,蓝田以东却是华山的范围。华山、终南山、太白山三个区域,自然形态有区别,文化形态也各异。所以,古人称呼“秦岭”“南山”的范围稍微广一些,指代也不是很具体。但终南山就很具体了。

大概从唐朝开始,“秦岭”开始被大量使用,唐人有很多利用“秦岭”的诗作,终南山、南山也经常被提及。但不管怎么用,它们除了自然意义上的山水名称而外,更多地被赋予了文化名山的意味。古人对于秦岭的深厚情感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情怀和长安情节。特录几首唐诗与君共赏:

孟浩然《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

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

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白居易《初贬官过望秦岭》:

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

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

白居易《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白居易《送武士曹归蜀》:

花落鸟嘤嘤,南归称野情。

月宜秦岭宿,春好蜀江行。

乡路通云栈,郊扉近锦城。

乌台陟冈送,人羡别时荣

张继《华清宫》:

天宝承平奈乐何,华清宫殿郁嵯峨。

朝元阁峻临秦岭,羯鼓楼高俯渭河。

玉树长飘云外曲,霓裳闲舞月中歌。

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李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