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溯源
早先,人们把媒人(介绍人)叫“红叶”。某些人不知其源,不解其意,瞎猜乱想,主观臆断,竟将“红叶”理解为牵引红线的“月下老”,故将“红叶”一语写成“红爷”。如此以讹传讹,以假充真,“假作真时真亦假”,反倒怀疑“红叶”为假,讹传的“红爷”倒成了“媒人”的代名词。此种现象屡见不鲜,有必要加以澄清。
究其实,“红叶”一说来自唐朝宫女韩氏写在红叶上的一首遣情诗,题目是“题红叶”。该诗是:“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散译过来,则是:宫女问流水,这御沟里的水呀,你怎么流得这么急?而我们在深宫里,一天到晚太闲了;流水太急,逝者如斯;宫女太闲,红颜暗老;于是倾诉肺腑,对这一片红叶致以殷勤的祝愿,写上小诗,把红叶放在流水里,让它随着御沟的流水,好到平民中,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让红叶传递出宫女的情愫,宫女的心声。
相传,宣宗时诗人卢渥到长安应试,偶到御沟旁,看见了这片红叶,叶上书字,遂从水中取出,念了这首诗,即刻领悟了“题红叶”隽秀作者的爱意,便珍藏“红叶”于箱箧中。没料到卢诗人不久就娶到一位被逐出宫的韩姓宫女。有一天,韩氏翻弄箱箧,发现了自己曾题诗并置于水中的这片红叶,叹息着说:“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竟叫夫君收藏。”一片题诗于其上的红叶,竟成了传递爱情的媒介。后人以此典故采用借喻形式称媒人(介绍人)为“红叶”。今民间婚典称媒人为“红叶”的源头,大概就源于“题红叶”以及与此有关的那个爱情故事。 □严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