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父母的爱情
□吴欢
有一种爱情并非一见钟情,也不是轰轰烈烈,却在平凡中相濡以沫,惺惺相惜,细水长流。这种爱情就发生在我父亲和母亲身上,让我既感动又羡慕。
我母亲生于1965年,当时家里穷,孩子又多,她学习成绩不好,小学没有毕业就不上了,帮着外婆干活照顾几个弟弟。
母亲与父亲是经媒人介绍见面的,父亲当时可是村里的优秀青年,读书又好还写的一手好字,高中毕业后差点成为空军,但因为体质稍弱被刷了下来。两人见面过后都没有意见。母亲说当时父亲塞给她十元钱,她羞涩地塞给父亲一块红手帕,媒人说这事就算定了。之后俩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直到结婚。
可也奇怪,这一生活就是这么多年,如今父母亲都已是半百的人了,从没秀过什么恩爱,却无处不透着恩爱。
母亲脾气不好,骂起人来震耳欲聋。父亲时常被母亲“批斗”,但父亲从来都是不说一句话,任由母亲在那里发泄。有次我实在看不过去,就为父亲打抱不平,父亲却笑着说:“一个女人为家操劳不容易,让她发泄一下也好,也省得憋在心里憋坏身体,再说我又不会因此少点啥。”
平日里母亲舍不得给自己买衣服,父亲就帮母亲张罗着买,母亲被父亲打扮的在村里穿衣总受好评,乐的喜笑颜开。但父亲在吃饭上从来都是撒手掌柜,从小到大连饭都不会调,母亲就从来不让父亲沾锅。
为了养家父亲每天外出做点小生意,为了让父亲吃好,母亲六点多就起床给父亲烧好洗脸水,做好饭。晚上回来的再晚也从来不给父亲吃凉的,父亲想吃什么就做热乎的给他吃。有次母亲告诉我,苜蓿正嫩的那几天,有天晚上父亲睡了一觉到半夜醒来说刚才梦见苜蓿卷的香了,想吃。母亲立马起身去洗菜剁菜做,直到父亲端起热腾腾的苜蓿卷满足地吃上。那一刻我眼睛湿了,父母的爱或许不够浪漫,但足够幸福,把婚姻视为责任,一牵手便没想过什么是放手。
周末的时候我打电话让母亲来西安转转,母亲不是说走了家里的羊没人管,就是说家里的门户没人照看,反正是一大堆的推辞。我几番说辞之后,母亲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我走了你爸回来就没人给你爸做饭了啊,他连个鸡蛋都不会煮!”“那您就和我爸一起来么!”“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爸是一天都闲不住的人,满脑子里想的净是赚钱过日子,可没有这个闲情啊!你没事多回来就成。”母亲在电话里说。
虽未曾听父母亲说过爱,可实实在在都是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