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30日
头版
01

磨刀石上的人生

初夏的古城西安,天气格外晴朗,在长安区韦曲建材街的一社区门口,朱勇面前已经摆了很多待磨的刀具。他坐在长凳上一边磨刀一边和顾客聊天。长凳上固定着长条状的磨刀石和可以转动的砂轮。对于一些钝得厉害的刀具,他要先用砂轮打磨,再用磨刀石来回磨,并不时洒上一些水。

朱勇是蒲城人,曾在渭南金堆城钼业公司当司机。闲不住的他退休后当起了磨刀匠。“我一般都是在几个固定的小区门口摆摊。别的磨刀匠都吆喝,我不习惯,只是坐等顾客上门”。说话间,不停有住户送来刀具,“磨一把刀收费10元,新刀开刃收15元。咱收费公道,刀也磨得快,所以生意还不错。”

附近一家裁缝店老板见朱师傅出摊,赶紧回店取了剪刀送过来。朱师傅拿起剪刀看了看:“你先回去忙,过上个把小时来取。”看着身旁越来越多的顾客,朱师傅对大家说:“这活看起来简单,却需要手脑并用。”只见他不时用大拇指在刀刃上摸一摸,看是否磨好了。

几位顾客半开玩笑地说:“你把刀磨这么锋利,回去非把人家手切了!看不找你事。”朱师傅笑着回答:“这你就不懂了。越是锋利的刀越安全。人们常常切到手,就是因为刀太钝了,用力切容易打滑。如果刀够锋利,根本就不用那么大的劲。”

磨刀这么多年,他也认识了不少朋友。有时带的水喝完了,顾客会回家替他灌水,有的还给他拿吃的。“现在的社会,好人还是多。”朱师傅感叹道。

他说:“磨刀时间久了,刀好不好一看一掂就能分辨。”他拿起一把老式刀对顾客说,“你看这把刀,少说也有三四十年了,现在很难买到。其实我不是什么刀都磨,如果是国家管制刀具,两字——不磨。”

天色渐晚,他开始收拾工具准备回家。“磨刀,就跟人生一样,你在磨刀,刀也在磨你,啥时把脾气磨没了,你就成功了。”朱师傅告别的话语,让记者思索良久。

本报记者 兰增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