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面对创新,政策生态还需改善
——千余家创新型企业心声
作为创新链上的重要一环,企业是落实创新战略的主要力量。政策生态是否适宜企业创新,是能否驱动经济发展的“度量衡”。笔者历时两月,通过“采访+问卷”的方式,对10余省区市的千余家创新型企业进行调查,力求真实反映当前企业的心声诉求。
“年轻企业更舍得花钱”
——中小企业成原始创新主力军
问卷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原始创新的最大主体。占比59.3%的中型企业开展了原始创新,大型企业和特大型企业这一比例分别为54.6%和58.3%,小微型企业占比略低,也有48.1%已从事原始创新。这些原始创新主力军的中小企业如同初出茅庐的热血青年,体量偏小但爆发力惊人,普遍囊中羞涩却极舍得在研发方面投入,展现出“有志不在年高”的欣欣向荣之势。
在创新投入上,中小微型企业比大型企业更舍得花钱。调查问卷数据显示,48.89%的中型企业达到这一水平,在所有类型企业中占比最高;小微企业次之,占比46.3%的小微型企业达到这一水平。而专职研发人员占职工比例在10%以上的也以中型规模企业为首,数据分析显示,占比55.53%的中型企业这一比例超过10%。
舍得投入创新,换来的是指数级的回报和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的延伸。交叉分析数据显示,在研发投入占销售额5%以上的企业中,有近六成的企业其非制造环节(研发设计、品牌价值、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在50%以上。国家北斗芯片特聘专家周文益回国创办西安航天华讯科技公司,公司近三年来利润增长率在200%—400%之间。他告诉笔者,公司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制造环节全部外包,非制造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至少可达到70%以上。
“严重贫血钱不够花”
——投入压力大成主要掣肘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研发投入巨大,经历爆发式生长的中小型企业普遍呈现“贫血”状态。高达91.98%的企业研发资金主要来源为“企业自筹”,37%的企业为“银行贷款”,25%的企业为政府资金。对于“影响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52.77%的企业认为当前“创新投入压力过大”。
“20年前我接单绣星巴克的标志,后来才知道那叫星巴克,我得绣多少个星巴克,才能喝得起一杯星巴克!”尽管生意不好做,但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心悦电脑绣花有限公司董事长万素丽仍下定决心从代工转向打造自有品牌,在为国外品牌代工20年后注册了自己的刺绣商标“凤仪天下”。总产值6000万元的企业,3年时间为品牌推广和技术研发砸进去了4000万元。然而,从去年底至今,她却因为流动资金紧张退掉了将近90%的订单。
在问卷调查中,72.04%的受访企业期盼“加大研发资金扶持力度”。
“七成满意但仍有‘温差’”
——企业盼别让创新“等下去”
在对金融、税收、审批等政府创新政策扶持的满意度调查中,企业对政策性帮扶的总体满意度在70分以上。满意度最靠前为税收优惠政策,八成以上的企业认为营改增等税收减免政策有利于增加创业投入;而满意度比较靠后的则是地方保护、政府管制和审批效率三项。
29岁获评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次年离开大学创业的西安铂力特激光成形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薛蕾说,公司和他本人一样年轻而充满朝气,成立不满5年已成为全国金属3D打印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场每年以60%的速度增长。但笔者看到,这样一家快速成长的公司仍窝在一栋低矮狭窄的两层楼中。薛蕾无奈地说:“早在3年前,我们就申请建新厂,但进度比较慢。经过多次协调,才建起了围墙。”
专家认为,政府部门应从“推手”变成“托底”,给予创新人员更大的保障,降低创新型企业的“失败成本”,让其真正轻装上阵。 (周琳 高皓亮 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