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0.01毫米内书写人生
——记汉中市劳动模范李存永
行内的人都知道量具量仪属于高精密度机械,要求其精确到0.01毫米,也就是说误差要保持在比头发丝还细微的范围内。而要做到这样的精度,对于从事量具量仪生产的技工来说,没有其它辅助的科技手段,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肉眼和手感来判断和校正。汉中万目仪电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李存永从1986年入职至今,30年来就在这“0.01毫米内”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李存永在该公司先后干过模具制造、模具维修,开过车床、冲床。公司工会主席李昭称赞:“他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干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企业的培养下,他从1991年起担任班长至今,并逐步成长为该公司的量具生产技术骨干。他所在的班组承担了量具产品很多零部件的加工和部件的组装,工序很多很长,而且质量要求很高,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本部门乃至全公司的工作。为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确保班组成员高质量完成任务,他每天坚持尽量提前到岗,分发零件、调床子、修夹具、磨具、做工装,思考如何才能够保证交活的工期。同事们正常工作期间,他要随时解决本小组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关零件质量。
冲压件的质量决定着量表产品的质量,而模具又是保证冲压件质量好坏的基础。最近几年来,班组工作量在增大,而人员却在减少,甚至其它车间的很多活也要他们班组来干。在人员紧张、任务重的情况下,为适应生产需求,他科学合理安排,刻苦专研改进工具、模具和夹具来提高工效。于是,他抓住一切机会,与车间的技术员、工人交流、探讨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通过反复加工、改造、实验,使之效率大大提升。让公司领导和同事们叫好的是,经他创新改进的一项工艺,使原量表开口卡零件冲压由一次冲压一个,提高至一次三个,量表壳体人工两面点样变为模具一次性点样,效率提升4倍,检验一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改变了车间零件短缺的瓶颈。
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在的班组先后有多人进行多项技术改造,多次荣获公司技术革新成果奖励。而他本人30年来,先后8次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者,第一批被公司聘为助理技师。
多年来,他带领班组全体职工拼博努力,急生产之所急,想车间之所想,经常加班加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每天总是提前上班干活,晚上加班最后一个离开车间。不管是苦活累活,还是别人不愿意干的活,他都“照单全收”。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奋战在生产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企业默默奉献着。
有人说,男子汉应当顶天立地,干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对于他在平凡岗位上近乎一辈子的坚守和辛劳,有人说他傻,究竟图了啥?而他的感言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就能有所创造、有所收获,劳动带来的快乐是属于自己的! 本报记者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