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网约车合法带来“蝴蝶效应”
——陕西出租车行业观察
网约车、网上购物、网络外卖……这些新消费方式的崛起,是社会进化的一部分。我国网约车的合法化,为这种新消费方式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保障。此次网约车新政的出台,在给网约车一个合法身份的同时,更给老百姓日常出行、出租车行业洗牌、机制性供给侧改革示范等方面带来了深层次影响。
从“黑户”到拥有合法身份,网约车还会是以前的网约车吗?“乘客花的少,司机挣得多”的好日子能否延续下去?曾饱受诟病的网约车安全问题能否得到改善?昔日“死仇”如今“同袍”,传统巡游出租车又将如何应对?
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后,人们普遍持欢迎态度时,第一时间也会想到的问题。
市民感觉:网约车或涨价了
长久以来,作为国内两大打车软件巨头,“滴滴”和“优步”一直以低价、补贴、红包的方式“鹬蚌相争”,大量乘客用户乐享“渔翁之利”。但随着8月1日“滴滴”、“优步”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两家在合并之后已占据了中国专车市场90%的份额。
大佬们怎么玩,老百姓其实并不关心,但问题是,网约车涨价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据专车司机刘先生反映,相比于合并之前两家公司为了抢市场,隔三岔五地疯狂撒钱,最近一段时间能明显感觉到各种补贴的直线下降。
“滴滴、优步合并之后,明显开始涨价了。”公交车价格享受专车服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让已经习惯坐专车的赵小姐感到非常不方便,她说:“我们选择网约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价格便宜,今年入夏以后,西安优步一直推出3折叫车服务,但合并后没几天就变成了4折,今天已经涨到4.5折。如果再这么涨下去,我会考虑其他的出行方式。”
“资本都是逐利的,滴滴和优步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垄断,而二者合并势必会带来新的垄断,而且这个垄断可能会更可怕。滴滴和优步为什么要补贴烧钱,它砸100亿元,会从消费者身上拿回200亿元。一旦垄断成真,成本费肯定会直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西安市民吴先生说出了不少出行市民的担忧。
“与其说涨价,我更觉得现阶段是在逐步回归价格理性。一开始,习惯了低价的用户难免不适,但我们都应该清楚之前的低价是远远低于成本的,是非正常的。现在,疯狂‘烧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这也意味着中国出行市场将回归商业本质,重回用服务和品质赢得市场的时代。”业内人士分析称,“滴滴目前的用户基数已经很大,庞大的用户数量使得发生在每个用户身上的微量补贴汇成总量也是巨大的。如果说发红包是一种收获新用户的营销手段,那么在用户基数已经相当庞大的前提下,它的边际收益已经在递减。此前滴滴CEO程维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滴滴公司在2015年拨出40亿美元用于‘市场培育’,40亿美元对于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是小数目,或许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滴滴会减少红包发放的数量。毕竟滴滴是一家企业,不可能365天都在赔本赚吆喝。”
那么,涨到多少算是理性价格呢?
“今后滴滴的涨价空间就是和出租车之间的价格空隙,只要超出这个范围,那么消费者就会用脚投票,直接走人。除非消费者真的觉得在你这里物超所值。”业内人士称,“网约车最大的对手实际上是巡游出租车:只要网约车的价格比出租车高,那么就会有很多人转而选用出租车。作为目前市场份额占据第一的滴滴,它不会贸然提高价格,否则就是拱手把自己通过几十亿美元补贴出来的市场让给巡游出租车。”
行业共识:出行也许安全了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网约车一直处于法律的盲区,而一些网约车公司由于追求快速占领市场,对注册司机的要求相比传统出租车司机要低很多。之前嘀嗒和滴滴注册只需要三证(驾驶证、行驶证和身份证)即可,以上原因致使网约车有很多不良事件发生。
此前备受关注的滴滴司机猥亵女乘客事件仅仅是网约车犯罪的缩影。据了解,在今年4月的一个月时间里全国就接到439起网约车暴力事件报警。同时,网约车也发生过多起事故,自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网约车在全国一共造成43起死亡事故,这其中有59%的网约车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
新的网约车政策执行后,会对申请网约车的驾驶员、机动车辆、车辆内的相关设施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规定了严格的驾驶员准入条件,其中包括无交通肇事犯罪记录、无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无暴力犯罪记录并且具有3年以上实际驾驶经历等。而这些只是基本要求,从事网约车的司机还要购买相应的商业保险、拿到相应的许可证书,并且需要接受驾驶员岗前培训和日常教育等。
西安市出租汽车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说,新政策将网约车从业资格门槛一下升高,就目前来说会挡住一大批不合格的司机未来继续从事网约车服务,并且未来有关部门还将通过人脸或指纹识别等科技手段加强管理,防止不合格司机混入队伍。网约车司机得到大规模的筛选,素质进一步提高,乘客的出行将获得更好的主动安全保护。
同时,根据《暂行办法》《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乘客如果因为乘坐网约车遭受侵权,可以直接向网约车经营者主张权利,其合法权益可以得到全面维护,并且承担较少的举证责任,大大减少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成本。
除了严格驾驶员的准入门槛,此次专车新政对于入行车辆也有了明确的规范要求,以进一步加强网约车行驶安全管理。根据《暂行办法》规定,只有满足三项基本要求,私家车才可以转化为网约车开展运营服务。第一,车辆必须为7座及以下乘用车。第二,车辆必须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或计价器等装置。第三,车辆技术性能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网约车必须拥有相应的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发放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而且,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时需强制报废,行驶里程未达到60万公里但使用年限达到8年时,也应退出网约车经营。
此外,新政还明确了事故责任共担机制,即网约车司机发生交通事故,平台要承担相关责任,这使得平台公司不得不更加谨慎地筛选用户资格。
专家分析:拼服务时代来了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不得有价格违法行为。”
《暂行办法》中对于专车定价的规范让巡游出租车司机大大松了一口气。“市场竞争是难免的,我们不怕竞争,就怕对方不按规则出牌,不正当竞争。之前专车公司下血本用公交车的价格甚至是‘免费搭乘’来排挤我们,这种情况下,谁能拼得过?”拥有20多年驾龄的巡游出租车司机张师傅认为,巡游出租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未来肯定可以赢得更大的市场。他说,“现在国家把网约车也纳入了管理范围,网约车和我们就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以后就是拼服务,大家都靠本事吃饭!”
过去两年间,网约车的来势汹汹让传统巡游出租车司机们经历了无法忘记的寒冬,更让他们感受到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残酷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咱的车没有专车的档次高,但维护好车内车外的卫生,给乘客更好的乘车环境还是可以做到的。我现在每天凌晨两点收车,回家睡觉前都要把车子里外擦一遍。最近天气热,开着空调就不能开窗,我认识的好几个开出租的朋友现在都开始戒烟了。”家住酒十路的谢师傅一边低头擦车一边说。
巡游出租车业界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开始提高服务质量,摩拳擦掌准备和网约车争市场,这对于广大出行市民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现在路上的空车很多,招手就停,拒载、挑客的现象也少多了。”家住建工路的刘先生是60后,并不擅长使用手机叫车软件的他说,“孩子们经常用手机打车,但我们还是青睐传统出租车。我始终觉得这些老司机比较可靠,技术好,路况又熟。好多专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用手机看导航,说实话还是挺操心的。”
网约车的鲶鱼效应也倒逼了传统巡游出租车行业的利益洗牌,直接效果就是份子钱的大幅下调以及出租车转让费的跳水。据介绍,虽然陕西的专车政策尚未正式出台,但出租车转让价格已开始直线下滑。此前出租车本身是个稀缺资源,如果想进入这个市场,就需要缴纳高额的转让费,顶峰时一辆出租车的转让价格甚至突破了40万元,而随着网约车的到来,转让价格竟一路跌落到20多万元。
专家分析说:“对网约车价格的规范,实际上是对出租车和网约车双方的一种利益平衡。作为出租车企业和驾驶员,要积极应对行业的发展变化,主动作为,不断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加大信息化应用水平,切实增强竞争能力,求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张江舟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