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易老 青春常在
——读《华清中学82文科班诗文集》有感
青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年轻过,每一代人都有着不同寻常的青春故事和打着时代烙印的非凡经历。我坚信,无论我们现在身处何处,无论从事着高贵的还是普通的职业,对于经历了多半人生风雨的60后、70后来说,也都想让自己平淡的生命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中闪烁出耀眼的光环。精彩也罢,黯然也罢,当我们再次聚首,回忆往事,属于我们的青春就如一只在内心深处突然旋转的陀螺,一圈圈地旋转出关于青春、关于生命、关于生活的话题,从而让我们疲惫的身心得到洗礼和休息。
“生命易老,青春常在。”当华清中学82文科班这本散发着油墨浓香、充满青春气息的诗文集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我的这一感受变得异常清晰而深刻。
1981年,临潼各中学的优秀学子,怀揣着高考的梦想,与慕名求学的外地学生一起组成了50多人的82文科班。三年紧张快乐的高中生活结束后大家各奔东西,奔波在生活的道路上,忙得常常失去联系。今年其中的26位同学相约聚会,共忆往昔岁月,共话美好生活,留下一段人间佳话。为了纪念这次难得的相聚,大家赋诗作词,著文励志,并自筹资金出版了《华清中学82文科班诗文集》。
尽管时间仓促,3万字的篇幅也有点单薄,其文其意也不如作家写家那么精彩,但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故事人物,特定的环境,朴实的文风,还是把我们带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那个“攻城不怕难,攻书不畏难;科学有艰险,苦干能过关”(叶剑英诗)的“高考时代”。纵观这些演讲、通讯、回忆录、散文和诗歌,内容丰富多彩,情感真挚袭人,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纯真的同学情和飞扬的青春气息。其表现手法也是“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呈现多样化。就诗歌而言,有古体诗,有现代诗,有抒情诗,有朦胧诗;散文则包括了叙事、议论和抒情多种。演讲稿也是风格各异,别具特色。而隐藏在文字里面的除了回忆和怀念,我还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对家庭和社会的担当。
随着岁月的推移,这些60后在不知不觉间步入中壮年的行列,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虽然有时也来一下“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浪漫,却不会妄自菲薄、狂妄自大,更多的时候只是静下来,舔舐青春的伤痕,沉淀岁月的沧桑,积蓄前行的力量。于是,这本“寻根之旅”、怀旧之作就成为他们人生苦旅中一个轻松的驿站。“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如今这些年已过五旬的“老青年”,依然激情澎湃,自强不息,也有偶尔出现的朦胧爱情,只是昙花一现,深深地埋在各自的心底,一直到如今的相见,还是一半留恋、一半遗憾!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我不能对《文集》里的文章一一点评。说起对这部《文集》的总体感觉,就好像咥了一顿我们陕西的羊肉泡馍那么过瘾。想想,吃着泡馍,就着糖蒜、凉拼和腊牛肉,喝着西凤酒,打着酒嗝,醉眼朦胧时,再读着这本亲近而朴实的《文集》,一半是惬意,一半是感叹,耳边便响起那首久唱不衰的缠绵怀旧歌曲: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
这些美好的回忆,是属于他们的,也是属于社会的、时代的。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