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张军军:扎根陕化建功立业
2015年,陕化磷酸车间生产系统保持稳产促高产态势,磷酸10月份产量首次突破8000吨,经济指标中,洗涤率全年平均98.54%,转化率全年平均97.3%。磷矿单耗3339公斤,硫酸单耗2529公斤,实现年产磷酸85597.2吨,完成了全年计划的112.3%,达到了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在陕化公司,当人们谈起这些成绩的时候,无不由衷地向磷酸车间主任张军军竖起大拇指。
满怀一腔热情,扎根一线生产
1992年7月,19岁的张军军怀揣着青春梦想从陕西化工学校毕业来到陕化复肥公司磷酸车间当了一名操作工,从此,他扎根陕化,栉沐风雨开启了他的创业人生。
由于所学专业对口,加上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张军军很快就进入了工作角色,时间不长就担任了技术员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扎实的理论功底使他应对实际工作游刃有余。“他这人,干起工作特别拗,运转设备的速率值、硫酸与磷矿石加热反应、萃取、造粒等关键环节数据成为他每天研究的对象,遇到工艺故障发生,他总是在现场闷着头琢磨,非把故障原因分析明、琢磨透才肯罢休。”同事特别佩服他这股拗劲。“勤奋是补拙的良方,只有不停地跑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帮助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更好地驾驭生产装置。”清瘦的张军军眉宇间透出刚毅干练之气。
磷酸车间原有浓缩装置生产能力小,严重制约磷酸二铵生产。2014年7月公司新浓缩装置竣工,投运后归口磷酸车间管理。车间原有一套稀酸过滤装置和一套浓缩装置,为了保证新浓缩装置的正常投运,张军军及早动手,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从人员培训、考试到编制试车方案,每一个环节他都是亲自把关,仔细审核。在试车期间,他放弃休息,双休日及夜间连续加班。新装置40米高的厂房,十几层楼的高度,他爬上爬下地试漏、检查,每上下一趟汗流夹背、衣服湿透。2014年8月份新浓缩装置带料开车,在公司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新浓缩装置一次开车成功,生产出合格的浓磷酸。
坚守红线意识,严抓安全管理
一线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是悬在头顶的利剑。张军军时刻将安全牢记心中,始终将安全放在管理工作的第一位置,秉持“不安全不生产”的管理理念,全面推行二级安全标准化,狠抓安全现场管理和安全基础管理。一是安全工作管理实行分片管理、连带考核制,使安全管理责任到人,人人有担子,从而杜绝了员工的侥幸心理。二是严格票证管理,注重措施落实。三是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学习,增强员工安全意识。车间在一线员工生产过程中坚持每月4次安全学习不间断,结合安全活动和安全办公会等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学习和教育,使员工明确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提高防范的有效性。四是针对现场安全隐患和生产操作隐患,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经验和智慧,及时整改现场隐患。五是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检查不间断,主要检查现场的安全隐患和不安全行为,并逐项进行整改和考核。
在环保管口及生产组织上,张军军坚持环保底线思维,与生产管理目标等同考核。一方面坚持干法清理,减少污水产生量,另一方面进行清污分流改造和污水利用管理。通过合理改造,污水的利用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保证了化肥公司硫酸铵溶液的利用和复肥系统的污水的全部回收利用,实现了零排放的管理目标。
在日常工作中,他严格落实“一岗三责”,近年来,安全、环保基础管理逐步提升,车间连续多年安全零事故、生产零事故、环保零事故,2013年、2014年连续被评为先进车间。
立足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水平
近年来,由于磷复肥60万吨以上大装置的不断上马,磷酸二铵产能严重过剩。磷复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生产厂家开工率都只有70%左右。同时,生产磷复肥的主要原料磷矿石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经过近年来大量开采,高品位优质磷矿越来越少。大规模的企业纷纷依靠有矿山资源和上浮选装置的优势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对既没有资源,又没有浮选的小装置来说,生产更是苦不堪言。面对这些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在生产管理中,张军军从产量、成本,消耗三方面入手,消除瓶颈、优化生产、完善管理,2015年7月他提出并组织实施了过滤机滤板改造,收效显著,过滤负荷由改造前的月产7200吨稀磷酸增加到8200吨稀磷酸,过滤洗涤率由改造前的98%提高到98.5%,为全年生产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2015年8月他提出并实施了浓缩系统热洗改造,使系统热洗停车时间由以前的72小时压缩到现在的48小时,每次节约24小时,月增加产量350吨浓磷酸。经过努力,磷酸车间产量、成本达到了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张军军历经二十四个风雨春秋的历练,把青春岁月留在了陕化,把全部的心血抛洒在了化工一线岗位,他在磷复肥生产组织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技术能手,更被锤炼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能手。伴随着花开花落,他一步一个脚印,与企业一起成长,见证着公司的发展与壮大。2008年、2014年,他两次荣获陕化集团年度“劳动模范”称号。 (马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