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破解难题还须洪荒之力
——全省环卫工工作生活现状调查之五
环卫工将西安钟楼广场打扫得一尘不染。本报记者 鲜康 摄
近日,环卫工李昌经过半年多的艰难维权,终于拿到了20余万元的经济补助金。
2015年7月31日,在经历西安5天持续高温后,上了年纪的李昌在辖区保洁时,突然出现眩晕晕倒在地。经查,他患上了热射病。经过治疗身体有所恢复,但基本丧失语言功能。为给父亲讨一个说法,李昌的儿子找到西安市莲湖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求助,经过多次交涉最终拿到了街办的补助金。
工资低、地位低、无保障……是目前全省环卫工生存的现状。当务之急是理顺体制,在政府主导下由大公司经营;加紧立法,从顶层设计上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通过各级组织更好地维护环卫工权益。
大格局:大公司经营是趋势
事业单位大批雇用临时工是不正常的,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以西安为例,三分之二的环卫工是街办保洁站(所)下属保洁公司(隶属街办,没法人资格)直接聘用的。他们是道路保洁的绝对主力,但却没有事业单位编制也不是企业职工,这一尴尬身份,让他们在维权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
街办直管,效果不理想。尝试服务外包却遇到了新问题。
目前,西安市有环卫站(所)和公司122家,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等均实行碎片化的公司经营。同西安一样,全省各地不少环卫主管部门盲目追求市场化,把保洁工作承包给小企业,任由其市场化、盈利化,造成了新的环卫工权益受侵害问题。
“小公司经营,环卫工的权益得不到很好保护。”一基层工会主席说。
“建立政府控股的大环卫公司或许是出路。”西安市城管局环卫处一负责人说,环卫是公益性质的服务行业,行政退出企业经营是趋势。但这一行业因其特殊性,不能“饥不择食”。
2006年,北京市整合环卫企业,成立了政府控股的北京环卫集团,实行统一的企业化管理。在这一政府监督、企业经营的模式下,北京的环卫工告别了尴尬的“临时工”身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员工。
“我们将再次去北京考察,探寻适合西安的模式。”这名负责人透露了西安市环卫行业改革的思路。
在政府方面,去年以来西安市相继成立了城市管理局和城市管理委员会,着手理顺环卫等行业的体制。省住建厅城建处一工作人员说,只有理顺体制形成合力,才能根治多年的顽疾。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