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10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我是妈妈的“静心口服液” 古代咋过“重阳节” 秋天,你好 老兵聚首叙友情 品菊 神秘西藏行 嘉陵江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神秘西藏行

□张鹰

走进西藏,是我多年来的夙愿。六十年代初,电影《农奴》虽然给了我有关西藏的初步印象,但那毕竟再现的是旧社会西藏的情况。如今,西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有许多新鲜的东西令人神往,尤其是西藏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更让我感到好奇。

终于,我的这一夙愿在今年暑期得以实现。

火车在被人们称作为“天路”的青藏铁路上疾驶。青藏铁路的修建,在世界筑路史上是一个壮举。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据说,当年的铁路职工,为了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技术难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甚至包括流血牺牲,终于建成了这条铁路。当火车刚进入青海与西藏交界的唐古拉山口时,我爱人便逐渐显露出高原反应:头晕、气短、想呕吐。列车员给她插上吸氧管,情况才有所缓解。我想,尽管我们是在列车车厢的良好环境中,依然如此反应,那么,可以设想,当年铁路职工在露天的荒漠中作业,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进藏的第一站,是参观海拔最高的古代建筑——拉萨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而建立的。十七世纪,五世达赖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居住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主楼13层,高115.7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组成。宫内珍藏着大量的佛像、壁画、经典等文物,价值连城。布宫已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六大寺院之一,位于日喀则市西边的尼玛山坡上。班禅喇嘛常住在这里。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活佛。在该寺里,主要有措钦大殿、历代班禅大师灵塔祀殿、第十世班禅(肉身)金质灵塔祀殿和世界上最大的铜塑佛像。说起十世班禅,他对西藏的和平解放功不可没。1949年,蒋介石退居台湾前曾试图拉拢他,被班禅额尔德尼断然回绝,接着他毫不犹豫地回到新中国的怀抱。他曾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职务。1989年1月28日,班禅额尔德尼在日喀则圆寂。圆寂的第三天,党中央和国务院便拨款6424万元,黄金614公斤,白银275公斤和一千余斤的名贵藏药,为十世班禅修建灵塔祀殿。祀殿由红色和棕色两大建筑部分组成,在殿的顶端,覆盖着民族、宗教特色的金顶,塔身以金皮包裹,镶嵌着24种宝石,寺庙和灵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再说,圆寂后的班禅额尔德尼肉身,由指定的高僧为其净身后,掏出其内脏并填入名贵的藏药,缝合后让其呈盘腿坐姿,面部修复成原貌并刷上金粉。1990年7月20日,当江泽民总书记来到扎什伦布寺参观时,一个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当时,十世班禅的灵塔还没有建好,肉身暂放在寺里。然而,就在江主席参观时,陪同人员发现班禅额尔德尼的头上长出了头发,面部长出了胡子,手指上新长出了指甲。随行的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报道,成为轰动当时的一大新闻。

在西藏,除了让游客感受到内涵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外,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高原的殡葬文化。

西藏的殡葬制度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域色彩。主要有天葬、水葬、火葬、树葬、土葬和塔葬六种葬法。

天葬是首选方式。人们往往对天葬颇感兴趣。天葬在天葬台进行。天葬台一般选择在独立山头上。条件是死者无传染病,生前无坐牢、吸毒等劣迹。开具这样的条件,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至于那些非正常死亡者,不能天葬。藏民死亡后,先到寺庙里举办超度仪式,然后,由家人背到天葬台上(现为汽车输送)由天葬师处置。在举行简单的仪式后,天葬师便将尸体解剖,骨肉分离,把逝者的头发和衣物烧掉,然后,任其被秃鹫啄食。在藏民眼里秃鹫是一种神鸟,被神鸟啄食,自然是一种荣耀。

值得一提的是,塔葬只有活佛才能享受,根据活佛生前地位的高低,分别葬在金、银、铜灵塔里。

另外还有其他葬法。水葬台一般选择在河流湍急处。水葬师将尸体骨肉分离后,将肉割成片状抛入河中,喂给一种巨齿烈鱼。树葬,是将死去的小孩净身后挂在树林里的最高的树上,视为升天。土葬为最低级的葬法,遗体直接埋入挖好的坑里。

西藏是神秘的,是原始的。然而,她又是多彩的,透明的。我们在这里参观了藏人民居,了解了藏族的各种风土人情,领略了那里奇特的大自然之美,让我们总是沉浸在美不胜收的感受之中。

神奇的西藏之行,永远定格在我美好的记忆里。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