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首日探访百姓冷暖
昨日零时起,西安市热力总公司太华供热公司正式向用户送热,该公司所属的其他供热站也开始正式供热。
图为该供热公司工作人员在实时监控锅炉温度,确保供热正常运行。 本报记者 鲜康 摄
16℃
特殊需求人群呼唤“更暖”够暖了吗?
常年在外打工,家在湖南却只能选择在西安城中村里租住,“工地工作让我一年四季都在户外待着,每到冬天病痛就开始发作,回到租住的房子也只能用电热毯来取暖!”在某工地做建筑工的刘伟说,“我租的房子便宜,但冬天温度室内室外一个样儿,我们这些打工的,也希望能享受到暖气。”
除了像刘伟这样的“蜗居族”,另一个群体则是因为各种身体原因而必须宅在家里。
家住泸灞铁路生态苑小区的陈钕说,今天的供暖刚一来,就明显感觉到了暖和,在家里再也不用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也不用担心因供暖不足而生病了。然而一年前,她还在老旧的铁路局家属院住着,身体状况不佳的她总怕冬天来临,即使供暖,有时自己也感受不到暖意。
住在世融嘉轩小区的孙先生就没有陈钕这样的好心情了。孙先生说:“我们小区的供暖一直不足,家里的温度达不到标准供暖温度,几经反映也没有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孙先生家里有老人小孩,孩子放学回家冷得手脚冰凉,连写作业都无法专心,老人更是因为耐不住冷,经常生病,吃药打针成了家常便饭。
《西安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规定:采暖期内集中供热用户室内温度不得低于16℃。但由于房子交房早晚、个人体质有差别等客观原因,一部分用户感到“不够暖”,这也成为今日供暖以来的最多投诉,供暖质量也就成为这些居住条件较差、体质特殊人群关注的焦点。
这是现行供暖条件下存在的老问题。
住建部曾在2015年提出,根据“南方地区”气候情况、建筑保温情况、人的居住习惯等,提倡科学地选择适宜采暖方式,采用分散、局部的供热方式,解决个性化采暖需求。另外,在应对极端天气变化时,住建部称要调动各种供热资源,调整运行参数,适当加大输出热量,保证采暖需求。如需采取超常规措施时,要优先保障居民供热,适当减少机关、商场、超市、餐饮、娱乐、写字楼等公共建筑的供热量,特别是加强夜间公共场所的供热调控,尽最大能力满足居民采暖需求。
这些都是针对供暖问题提出的个性化解决方案。然而遗憾的是,查阅我省相关供暖政策,作为北方的传统供暖省份,陕西却并未有更多更个性化的供暖方式。我省虽在2005年推出分户计量,可时至今日,最多的情况是按平方收费,热量计量依然没有得到普遍执行。
昨日记者致电西安市热力总公司,就这部分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进行了咨询。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8℃±2℃是根据西安的气候等相关情况设定的,而市政供暖目前实行的是24小时均衡供热,温度调节很难实现。长远的温度规划也是按照具体气候情况以及节能环保的政策统一进行调整的。”
“虽然刚刚达到了16℃,但我家南北通透,有时仍然感觉冷飕飕的。如果将来的供暖能多一些更全面的考虑,那就非常完美了!”西安富力城附近一受访孕妇感叹道。
本报记者 王何军 实习生 焦莹燕
西安市热力总公司员工每隔两小时就对水泵进行一次测温,确保锅炉安全运转。
本报记者 鲜康 摄
取暖费是职工应享福利
可列入企业生产成本 可写入集体合同
“您的取暖费发了吗?”几乎在每一个取暖季,我省不少私企员工、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都因各种原因不能足额享受,或者根本没有享受过取暖补贴。
取暖费是职工福利吗,到底该怎么发?取暖补贴没有刚性规定,私企职工如何维护自己的取暖费等正当权益?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人社、税务和工会等有关专家学者。
国税总局:取暖费属于职工福利
国家税务总局曾在2009年印发的《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中,明文规定包括供暖费补贴(也就是取暖费)、职工防暑降温费,并规定可以发放取暖补贴或发放取暖物品。
根据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冬季取暖费的通知》,为减轻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冬季取暖负担,经省政府同意,决定适当调整冬季取暖费标准,企业在职人员和退休(职)人员的取暖费标准提高到每人每个取暖期一次性发放900元。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红娟说,取暖费和交通费等工资性补贴一样,都属于职工正当福利,但政府对此没有强制性规定。所以部分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不发放取暖费的现象确实存在。
税法专家:取暖费可列入企业生产成本
当前,我省共有各种形式的劳动者700万人。其中,规范用工,职工可享受取暖补贴的约占三分之二。剩余的三分之一要么是劳务派遣工,要么是在私有小微企业就业的劳动者或者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
西安税务局大企业局税法专家李磊说,根据《陕西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冬季取暖费标准的通知》规定,企业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可参照机关事业单位补贴标准发放取暖费。增加的职工取暖补贴支出由所在企业负担,可以列入企业生产成本。
“企业会计都知道取暖费该怎么发,但是真金白银发放取暖费,部分企业领导确实有自己成本上的考虑。”李磊说。
法律专家:取暖费可写入集体合同
省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公职律师张玉林说,《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
“企业可以把取暖费发放事宜写入集体合同。”张玉林说,基层工会组织可以大有作为,大企业可以通过职代会将取暖费、降温费等写入集体合同,小微企业可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确定取暖费等职工福利。对于有人建议,劳动者在同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求将降温费和取暖费等写入合同约定的做法。张玉林说,当然,在现实语境下,劳动者在签定合同时,很难有强硬的话语权,实行起来存在一定困难。
张玉林补充说,对于特殊困难职工,各级工会组织可以给予相应的送温暖救助。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符茜艳
受寒冷天气的影响,宝鸡地区近期的气温比往年同期要低2-4度,为保障市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大唐宝鸡热电厂已提前启动了供热工作。
本报记者 杜哲 摄
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采暖权”
·阎瑞先·
11月15日,是西安市冬季开始供暖的日子。每到这个时候,“家里暖气热不热”便成为社会热门话题。我们的记者也深入到供暖企业、居民小区,对职工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分析,解难释惑。其实,透过这一切热闹的表面现象,我们必须重申一个重要的话题:关注职工群众的“采暖权”。
近年来,随着西安市集中供热面积的增大,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已经享受到了集中供热所带来的“福利”。然而,总有那么一些老旧小区,没有集中供热管道,居民只好采取空调、壁挂锅炉等方式取暖;许多小区采取的是自备锅炉供暖,价格不一,供热质量达不到要求,成为每年投诉的热点;一些新开盘的商品房,因为入住率低而无法供暖,致使入住的业主在漂亮的新房里感受着冬天的寒冷;一些小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供暖设施还是最简单的蜂窝煤炉子,污染环境不说,其效果可想而知……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有意无意地侵害着职工群众的“采暖权”,使没有享受到冬季供暖的职工群众“心存严寒”。
“职工群众利益无小事。”冬季供暖,是一个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随着城市治污减霾力度的加大,政府相关部门要千方百计不断加大集中供热的范围,加强对自备锅炉供暖小区的管理,加强对全省供暖价格的监管,让发生在供暖中侵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事件不再发生;政府相关部门,还要做好低保户、困难职工群众的供暖补贴工作,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更多的职工群众享受到“冬日里的温暖”。各级工会组织更要站在维护职工“采暖权”的高度,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关注冬季供暖工作,与政府相关部门一起,加大对供暖企业安全生产的检查指导,检查督促各个企事业单位按时足额给职工发放“取暖费”,加大对困难职工的救助力度,确保广大职工群众温暖过冬。
“采暖权”也是职工群众重要的合法权益。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站在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立场上,扑下身子,创新实干,一点一滴地解决发生在供暖中的不合理问题,职工群众的“采暖权”才能得到切实维护。
西安自备锅炉供暖小区业主
这个冬天不太冷
昨日上午,西安市莲湖区丰禾路中段丰禾小区,锅炉房里,一台大型燃气锅炉正在正常运转。
“14日中午12点,我们锅炉房正式开阀点火,现在业主家里已经都慢慢热起来了。”丰禾小区物业管理处负责人李经理说。
丰禾小区是一个老小区,2014年该小区由燃煤锅炉改造为燃气锅炉,2015年,因为西安市天然气涨价,险些不能采用集中供暖,最后天然气价格保持不变,才保证了集中供暖。
“经过我们前期入户调查,10月底,就有76.2%的小区业主及住户同意今年的供暖价格和方案,11月初公示后开始收费。住户主动来缴费,今年供暖运行很顺畅。”李经理说。
在该小区西门口,许多老人在晒着太阳聊着天。一位张姓老奶奶说:“家里昨天后半夜就很暖和了,早上起来一摸暖气管,还有点烫手呢!”记者跟随张奶奶来到家里,3号楼1楼西户,一进门一股暖流袭来。记者用温度计测了一下,20℃多一点。
桃园街道丰镐东路的机场小学西边的巷道西侧有很多家属区,老楼集中。“以前企业效益好,都有自备燃煤锅炉供暖,前几年倡导环保,我们的锅炉就拆了。加上近些年企业效益不好,小区住户又少,就再没有集中供暖。前几年凑合,开空调。”朱先生说,“现在年纪大了,受不了冷。租了这个房子。”
朱先生租住的是兰空企管局家属区的房子,整个小区也仅有三栋楼近百户,却是这一条巷道里,仅有的一个自备锅炉供暖小区。
“我们小区供暖是单位补贴一部分,所以给住户还是按每平方5.8元收费,而且每年都是提前供暖。13号下午就开阀点火,13号后半夜到14号,住户家里温度就20℃左右了。”该小区物业收费处工作人员说。
本报记者 古晓娟
西安市热力总公司
心系用户力保供暖
“喂,我咨询个事情,家里暖气不热是咋回事?”
“您好,请您先检查一下散热器是否有问题,再看看家里的门窗是否关好。如果确定家里设备和内部环境没有问题后,然后联系小区内部热交换站工作人员上门进行检查和调试。”
昨日,西安市集中供暖全面开启第一日,西安市热力总公司客户中心的15部服务热线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陈照颖、杨欢、金丽君等客服人员一一耐心而细致地解答着用户咨询的问题。据了解,今年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和热线接通率,西安市热力总公司将原来的24小时服务热线“96116”席位增加到了15个,全天候不间断受理用户的咨询与投诉。同时,在该公司客户服务大厅加装了电子触摸屏,并安排专业客服人员进行详细解答,方便用户在大厅内更加直观地了解所在区域的供暖分布情况。
在“96116”客服热线的背后是一支24小时待命的管道建设和抢修队伍,共200多人,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用户排忧解难。
在供热面积逐年增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为了及时将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西安市热力总公司党委围绕今冬供热服务中心工作,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见行动、心系用户保供暖”主题活动,对全体党员进行“三亮三比三评”,为保障供热季安全稳定供热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今冬提前着手供热准备工作,并从11月10日开始逐台点燃锅炉,11月13日正式启动了预供暖,当日各供热公司工作人员积极到各小区开阀供热调试。至14日,总公司下属各供热公司已启动锅炉17台,开阀用户已近800家。15日零时,达到了供热标准温度。
目前,该公司集中供热覆盖西安市城中心区、新北城地区、城东南地区、城东北地区、高陵、草堂地区、泾渭工业园、以及阎良航空产业基地,面积达上百平方公里,对外供热能力达到4755T/H,供热面积6200万平方米。具备运行条件的锅炉34台,供热管网超过600公里,用户1000余家。
本报记者 杨志勇 见习记者 刘诗萌
“你们为了大家能及时享受到暖气,奋力拼搏在改造一线,辛苦了!”在供暖季到来之际,西北一棉实业有限公司领导为该公司正在供热管网改造一线的工人师傅们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信。
本报记者 兰增干 通讯员 王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