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阅读三部曲
古人云:“读书如销铜,作文如铸器;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是精神的凝聚,更是内心的洗礼。每个人对阅读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阅读习惯。我认为,阅读是与大师的灵魂交流,写作是和自己的心灵沟通。
经典类阅读能提升涵养力。多年来,我无论读古代经典,还是世界名著,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现代散文,凡开卷必有益,或多或少都有启迪。特别是金句名言,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终生铭记。喜欢读余秋雨的《人生苦旅》,名山大川,佛寺道观,游历所经之处,解读历史,述说万象,给人深刻的启示和愉悦享受。据说,文学的天赋或许是与生俱来的,好像上帝派这个人来到世界,就是为了完成一部鸿篇巨制,于人以教化。所以我对作家和书籍总是充满了崇敬感。我的学长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创作精神让《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大放异彩,二十多年来影响了一代代中国青年励志人生,真可谓“精彩人生真精彩,平凡世界不平凡”。已故著名作家陈忠实,孰读世界经典小说,深入研究关中历史,十年磨一剑,创作了《白鹿原》,毫无疑问成为当代文坛小说丛林中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赢得世人的尊重。
碎片化阅读会积蓄知识库。无论是精美的短文、跃动的诗行,还是图文并茂的励志小文,或者饱含幽默的哲理故事、以及醉人的心灵鸡汤,因其短小精悍,在这个快餐式阅读时代,都能给人以点滴的阅读快乐。这类文章无处不在,一部手机便可以随时获取,这也许是产生“阅读危机”的原因。我更喜欢捧一本《读者》,让墨香伴随,徜徉于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典故哲语,探索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追溯历史文化足迹,不断提升思想境界。
一次读书分享会上,一位女性读到出生在美国平凡家庭的Jacqueline的那件蓝毛衣,深深地触动了她的灵魂。伴随Jacqueline中学生活的那件蓝毛衣,捐赠出去十多年后,几经周折穿在非洲卢旺达街头一个10岁小男孩的身上。蓝毛衣辗转经年的飘荡让她明白,地球上每一个人都紧密相连,而我们每个人的行动(或不行动)都会影响到地球另一端我们从未谋面的人。由此带来的震荡改变了她的生命航线,使她断然放弃金融事业的优厚待遇,远赴非洲创办聪明人基金会,投入为改变当地贫穷民众基本民生服务上。可见书籍的教化力量有多么大。许多人就是因为一本好书、一篇文章或者一句话改变了人生。我的人生就是因在零碎的时间坚持阅读而改变的。滴水穿石,积沙成塔,把多年的阅读知识碎片堆砌起来,经过提炼加工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加上精美的PPT辅助,从而走上了集团级讲师的舞台。我深知,知识碎片的积累和储备一定会使人终生受益。
延伸式阅读能扩充信息量。近期在朋友圈传得很火的《你以为你是谁》中,说到了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老先生,延伸阅读使我知晓,英若诚竟然是蜚声中外的国际级艺术家,主演了《骆驼祥子》《茶馆》等经典名剧。他与夫人一起毕业于清华大学,共同分配到北京人艺。英若诚的祖父英华是满洲正红旗人,创办了《大公报》和辅仁大学并担任首任校长。再延伸才知道,英若诚的父亲英千里也很是了得,他精通四种文字,英文水平颇高,被公认为外国人心目中英语最好的中国人。以至于钱钟书曾回忆到,蒋介石说要找两个国内英文讲得最好的人给他做翻译,一个是钱钟书,一个非英千里莫属。英千里辞世后,蒋介石还为他亲笔题写了一块书有“教绩孔张”四个大字的匾额。
不必延伸大家都知道,英达是英若诚的儿子,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到美国学习,其导演的《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等情景喜剧颇受人们喜爱。通过一步步延伸阅读、抽丝剥茧,英氏家族的人物关系、人文情感脉络更加清晰,他们从摇煤球起家,到满门才俊,可谓名门望族,不能不说是一个神奇壮丽的史诗般家族,堪称百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动的微观样本。延伸阅读既满足了我们喜欢探究的学习需求,也无形中扩充了我们的信息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概讲的是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文思泉涌,写出沉甸甸的作品。我常常说,一个人苦思冥想,两个人交流交换思想,三个人必将碰撞出思想和智慧的火花。让我们在闲暇之余,捧一部经典、阅一本专著,看一看报纸、读一读杂志,随着阅读三部曲舞动,让那久违的一缕书香,驱散心头的不悦,打开智慧的窗口,带给我们豁然开朗的享受吧。
□任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