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12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盐池博物馆游记 陕南之雪 乡野初冬意象 国画(扇面) 高原云隙光 油灯下的母亲 怀念露天电影 北风敲窗 十二月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怀念露天电影

□和荣彪

露天电影早已淡出今天的社会生活。年轻人压根儿不了解曾经的露天电影。然而,我这一代人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淡漠露天电影的记忆。

半个多世纪前,小村庄不通电。村里(那时叫大队)派马车到县电影院把放映队接到村里。说是放映队,其实只有一名放映员。除了把放映机和拷贝装上车,还要拉上一台柴油发电机,边发电边放映。为了降低发电机对电影音响的干扰,发电机要放在距离放映机三百米之外的地方,由一条长长的胶皮线连接。放映机设备简陋,放完一卷,卸下来,再换上另一卷。好在村庄距离县城不远,每次放电影接送设备和放映员不用走很多路。

听说村里接放映队来了,消息很快在人群中传开,村民们像迎接一场文化盛宴一样。有的村民把邻村或相距不远的亲戚接来一起看电影。很少出门露面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人偶然也由家人搀扶着加入看电影的行列。

放映场往往设在打谷场或一块平整开阔的空地上。在地上挖坑栽两根木杆,把银幕的四个角系到杆子上固定,放映准备就完成了。还不到放映时间,耐不住性子的孩子们就三三两两地喊着叫着去占位子。家里的板凳不够,就地取材找几块土坯、砖头摞起来当座位。银幕正面没位置了,干脆坐到银幕后面看一场左撇子电影也心甘情愿。正在放映赶上起风,银幕被风吹得鼓起大包,电影里的人物像哈哈镜似的。冬天冻的小朋友抽着鼻子,跺着脚,谁也不肯中场离去。夏天被蚊子咬,大人们拿一把扇子边看边驱赶,孩子们折几条带叶的树枝不停地拍打。

那时放电影,先放新闻简报。村民们把新闻简报叫“加映”。虽然简报难免带有那个年代的政治色彩,但给封闭的村庄带来新鲜感。人们能从简报中看到外边的世界和各地不一样的风貌,因此很受观众喜欢。

当时看的电影真不少。有《烈火中永生》《烈火金钢》《苦菜花》《早春二月》《林家铺子》《武训传》《智取华山》《洪湖赤卫队》等等,有的电影看过多遍,耳熟能详。“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伸出手来,拉老兄一把呀”“我是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关起门来打狗,堵住笼子抓鸡,要人自为战,各自为战,不准放空枪,开火!开火!开火!”……电影散场后,这些电影里的经典台词从小朋友们的口中像爆豆子似的脱口而出,成为茶余饭后的流行语。

那个年代的露天电影,虽然条件简陋,但给文化生活匮乏的岁月吹来缕缕清新的风。露天电影的意义还在影片之外。每次看电影都是分散居住的村民们的一次大聚会。乡里乡亲打上一声招呼,送上一声寒暄,其乐融融。那时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真情实感,是今天网络时代依赖手机、微信与人交流无法比拟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