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保基本兜底线
陕西“两个80%”全力改善民生
本报讯(刘军 刘康)近两年来,陕西省在全面落实国家民生政策、项目和资金的同时,坚持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两个80%”用于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获得感也在增强。
隆冬时节,在革命老区延安市富县的西部山区,总投资达1900多万元的移民安置小区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已经入住了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共计88户。贫困户李照芳说,搬到这里,居住、生活环境确实变了大样,可接下来公公、婆婆包括她自己接二连三生病住院,巨额的医疗花费让这个刚刚看到新希望的家庭又陷入了困难。
在落实好中省城乡医保政策的基础上,富县从去年开始,由县财政出资200万元,按照五保户全额、特困户70%、巩固提高户60%的标准提高大病救助比例,扩大覆盖面。李照芳和婆婆已经享受到了这一政策,公公的住院费用正在申请大病救助。
李照芳表示:“医保下来报销了九万多,再就是民政补助下来报了两万六,将近三万块钱。”
兜住民生底线,让群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最基本的保障。在富县,仅纳入五保供养的老人全县就有607人。去年以来,富县共投入了5600多万元,建成了四家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目前已有近一半五保老人得到了集中供养安置。
延安市富县民政局局长缑西平坦承:“我们西川区域敬老院再建成以后,具备了接受全县所有五保老人这个条件,充分能把民政兜底兜得更结实一些。”
延安市富县常务副县长高庆海表态说:“2015年以来,我们严格落实中省市有关社会保障、免费教育、医疗等政策,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1.9亿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再就业工程在我省取得了显著成绩。以产业转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载体,拓展就业空间,扩大就业容量。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3.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7.3万人。通过就业、创业,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铜川市印台区金锁关镇何家坊村是一个典型的城郊结合村,过去这个村里70%的村民务农、搞运输,随着周边煤炭企业的关停并转,这些曾经靠运输增收的群众面临困境。从去年开始,铜川市依托“金锁石林”自然资源,加快建设“金锁关古石林旅游产业”,随着游客的逐步增多,印台区劳动就业部门加大了对周边村民的餐饮、营销技能培训,目前何家坊周边五六个村子的20多户村民开办农家乐开始创业。
铜川市印台区金锁关镇何家坊村农家乐经营户周梅说:“我老公在石林开发公司打工着呢,我在家里挣一份钱,一年纯收入达到五万到六万块钱。”
“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文化旅游特色区为我们‘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开辟了新的空间。”铜川市印台区就业管理局局长杨君超说。